缩略图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刘月娥

渭源县祁家庙幼儿园 甘肃定西 748200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然而,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觉得数学抽象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所讲授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字运算,而没有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加减法实例,如购物找零、分物等。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课堂的主导者角色,通过单向传授知识,使得学生仅仅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这种缺乏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知识本身,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种单一的数学学习观念,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还能让他们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当学生意识到数学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工具时,他们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亲切感和探索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内在动力的关键,有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热情。

(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课堂,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将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如分苹果、拼图等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如家庭预算、旅行规划等。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本身蕴含着许多生活元素,教师应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桌椅的长度、宽度,黑板的长度等;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开展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换算以及加减运算。

2.补充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除了教材,生活中还有大量的数学资源可供教学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新闻报道、科普资料等作为教学素材。比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可以引入商品折扣、体育比赛中奖率等生活中的例子;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整理。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应用”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去超市买了一

个文具盒花了 5 元,买了一本笔记本花了 3 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他付给售货员 10 元,应找回多少钱?”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熟悉的购物场景中学习加减法的应用。

2.开展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应用数学。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后,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家客厅、卧室的面积;在教学“时间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作息时间表,并按照时间表进行活动,感受时间的长短和顺序。

3.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让小组同学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并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和用途;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小组同学可以共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情感等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让小组同学互相评价在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发言质量、团队合作精神等;教师也可以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时,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有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作业、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让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家庭装修方案,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体积以及费用等。

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案例——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

案例

1.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一个月饼,问学生:“如果把这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得到多少?”学生回答:“一半。”教师接着说:“一半用数字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新授环节

教师将月饼切成两份,让学生观察并理解½的含义。然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平均分成两份,用分数表示出来。接着,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涂色表示出它们的½。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巩固练习环节

教师创设了一个分蛋糕的情境:“小明过生日,买了一个大蛋糕,他想请小伙伴们一起吃。如果他要把蛋糕平均分给 4 个小伙伴,每个小伙伴能得到多少蛋糕?”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分蛋糕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课堂小结环节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最后,教师总结强调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分数实例。

综上,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和教学评价生活化等策略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沈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9):60-62.

[2]郭婷婷.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小灵通(中旬刊),2025,(05):21-22.

[3]刘军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J].学苑教育,2025,(08):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