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赵朋
太和肖口镇中心学校 2366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形成一体化,改变传统教和学与评价分开的陈旧教学模式和观念,构建起全新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新样态,促使各个学科教学有序且高效地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它是以学生为中心,重点解决“为什么教”“怎样教”“教什么”“教的结果怎样”等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是摆在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1 以学定教,实现“教—学”一致性
“以学定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与学两个基本要素入手,通过以学定教的方式建立二者的“一致性”联系.为此,首先,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学龄特征、数学学习进度、能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把握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需求;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情特点精准定位本课数学教学目标,让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与教师所设的教育活动相一致;最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结合课时数学知识点的性质、特征、应用方式,选择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数形结合法、尺规作图法等).在教学内容、方法优化过程中,教师还须反思所设的教学计划与学情、教学目标的契合性,从而做到以学定教,让教学意图和行为与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相一致、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 探寻“学”的方法
每一名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敏感度、认知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认为数学简单,好学,成绩突出;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很难,特别是应用题无法理解,数学拉分严重.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这一感受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法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喜欢学习数学,并且他们日常用在探索数学知识的时间要多于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所以为了高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学法上下功夫,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比如,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数学的习惯:如养成提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在学习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在课前提前对新课进行预习,教会学生正确预习且有效预习的方法,如在预习时标记出新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方便在教学时能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如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标准书写习惯,注意数学符号的标准书写,注意数学格式的控制,保证书面、本面、卷面书写整齐工整,为以后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3 以评促学,实现“学—评”一致性
做好“教—学”一致性设计后,教师可以将学和评要素相衔接,通过以评促学的教学策略,实现“学—评”一致性,为“教—学—评”一致性体系的搭建做好铺垫.实施以评促学的教学策略,可以将评价教学设计作为学生学习的落点,拟设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并找到恰当的评价教学时机,以此促进评价与学习的交融,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衔接.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作为参考,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能自然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师可以基于评价标准和评价目标,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记录学生的动态学习信息;最后,教师则可以将评价隐藏于学生学习的多个环节中,找准时机渗透评价的结果,以此唤醒学生的自省意识,促使学生带着目标展开学习,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组织教学评价:导向性与多样性,保障评价一致
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关键环节,其基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成果展开评价,监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根据“教—学—评”一致性所倡导的所教即所评、所学即所评,该环节应立足教与学两个角度进行,避免过度评价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因此,教师开展教学评价时要先设定具有导向性的评价内容,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保证教与学两个方面均包含在内,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相呼应.同时,教与学是两个不同环节,由两个不同主体主导,从而决定评价的多样性,教师要保证评价主体、评价维度、评价方式均多样,才能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价值.(1)设定导向性评价内容。“教—学—评”一致性实践需要有明确导向,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与活动内容,设定好评价角度.同时,与传统教学评价不同,“教—学—评”一致性实践中,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与教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师生通过评价发现新的问题、采取新的策略,构建一体化动态循环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持续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开展多样性评价活动。在“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过程中,多样性评价活动能够保障评价的全面性、透彻性,其不单纯是指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工具,还要保证评价主体多样、评价语言丰富.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要进行针对性、灵活性的设计,先确定评价角度,保证更多主体参与进来,并根据评价对象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评价学生可以采取启发性评价、鼓励性评价,进而保障评价的合理性,有机融合于教学中,成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助力器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作为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三驾马车”,需要在教师的驾驭下,在学生的配合下,并驾齐驱,来确保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国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33):51-53.
[2]吴玉亚.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逆向设计策略研究[J].数学之友,2023,37(22): 27-28+30 .
[3]杨秀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