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差异化课堂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唐华文

四川省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

一、学生分层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知识掌握程度上,还体现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具体而言,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 层、B 层和 C 层。A 层学生通常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数学任务,并且能够主动探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B 层学生则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数学基础较为稳固,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大部分数学任务,但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来提升学习效果。C 层学生则在数学学习上面临较大挑战,他们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低,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指导,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学习信心。

在分层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理解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标签化或歧视。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适应分层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明确且分层的教学目标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达成学习成就。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对于 A 层学生,教学目标应注重拓展和深化。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更高层次,例如,通过研究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或者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数学问题,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这些目标旨在激发 A 层学生的学习潜能,满足他们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追求。

对于 B 层学生,教学目标应聚焦于巩固和提升。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同时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例如,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和公式;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目标旨在帮助B 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对于 C 层学生,教学目标应着重于基础和兴趣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简化教学内容、降低难度,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如数学游戏、生活化的情境教学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这些目标旨在为 C 层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缩小与其他层次学生的差距。

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取得适合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生的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 A 层学生,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如数学竞赛中的相关知识、数学史中的有趣故事等,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向 A 层学生介绍一些几何图形的美学应用,如黄金分割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等。对于 B 层学生,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可以同时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拓展内容,如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题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 C 层学生,教学内容需要更加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简化和提炼,突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重点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分类等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

四、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 A 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可以让 A 层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探究概率的计算方法。对于 B 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学习“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导 B 层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来建立方程模型,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解决方程。对于 C 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学习“代数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 A 层学生,评价标准可以侧重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数学作业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的创新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对于 B 层学生,评价标准应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在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 C 层学生,评价标准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结语

分层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差异化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以及教学评价分层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分层教学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数学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措施[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1(1):3.

[2]郑元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000(023):92,119.

[3]丁小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传奇故事,2023(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