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培养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岑长乐 黄梅红
广西桂平市西山镇思灵小学 537200
引言
小学阶段,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和《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加强科学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路径之一,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分析基于素质培养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1 基于素质培养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意义
探究活动学生们能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科学方法,形成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这一种积极态度的逐步形成。使得学生们能不断建立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探究活动之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于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鼓励他们主动参跟,这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点燃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发展创新能力是由于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假设并验证此类假设,那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之所以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由于此类活动要求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这一种能力的提升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品质,使他们能更加灵活、进一步和全面地思考问题。
2 基于素质培养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2.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相对简单,融合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等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素材,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等。以冰融化了为例,本课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冰融化成水的原因,以及冰在融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情况。“冰融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夏日的傍晚,小明正坐在屋里吃冰棍,朋友喊他出去玩,他将冰棍放在桌上就跟朋友跑了出去,回来发现桌上只有一根小木棒还有一摊水。熟悉的生活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小明的冰棍去哪里了?是化成水了吗?为什么冰棍放在冰箱里那么长时间都不会化,放在桌子上没多长时间就化了呢?有的学生顺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继续进行如下思考:“冰箱里和屋子里最大的差别就是温度,由此可得出这样一个推测,即‘温度变化是造成冰融化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样才能验证这一推测是否正确呢?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把冰放在试管里,然后设法升高试管的温度,观察随着温度升高,试管中的冰会不会融化。”有的学生甚至还会想到:“温度升高能让冰变成水,那地球冰川融化肯定也与全球变暖有关,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让地球气温一直升高!”教师由上述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展开一系列思考、分析、探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的发展,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2.2 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是科学探究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例如,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课外书籍、科普文章等资源,深入了解生物世界的奥秘,从而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在科学探究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其学科竞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采取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是科学探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考查、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高。
2.3 立足生活,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校园内组织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可以说,植物的变化能够直观地体现出节气的变化,而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丰富,是很好的探究场地。为此,教师应善于利用校内环境,要求学生在课间认真观察校内的花草,如立春时节柳树会出现抽芽现象等,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即学习,同时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对于节气的变化形成更为深刻的感悟。教师亦可以通过校内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在每年的立春时节,组织学生开展“咬春”体验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制作春饼并品尝,让学生领会到这一活动代表了祈愿意蕴,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传统民俗文化。在家庭中组织生活化的探究活动。为了使科学探究活动走进生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开展探究活动。比如,在春分节气时竖蛋,在惊蛰节气时制作昆虫画;在冬至节气时包饺子……了解不同节气调整作息、增减衣物、饮食调养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节气知识用于关爱家人健康。
结语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探究这一高效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全面成长,这一设计策略的实施,能激发学生科学的热情,仍然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种活动也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由于科学探究往往团队协作,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晓霞.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有效性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28.
[2]王恺.小学趣味性科学探究活动设计[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3]苏敏.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优化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研究,课题编号:2023ZJY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