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杨文娟
磴口县实验中学 015299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目标,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要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初中教学实践之中这也是教师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因此,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化设计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单元教学的核心素养指向,构建教学框架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还涉及空间观念、数据分析等诸多维度的能力培养[1]。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时,需依据学情深入剖析教材内容里所蕴含的素养要素,精准把握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教师应清晰梳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及层次。教师可以围绕核心问题组织起递进式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着重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育,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概念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从学生所熟悉的温度计读数着手,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接着借助数轴这一数学工具,建立起数与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培育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在绝对值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如“找到距离原点相同距离的两个点”之类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相反数的性质。此外,教师还可创设“乘坐电梯”“银行存取款”等贴近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有理数运算的意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数感,发展抽象思维,提升数学建模能力。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优化单元课时教学内容安排,注重学习进阶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起螺旋上升的认知路径。在课时分配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平均分配模式,按照教学内容的难度以及关键性进行弹性安排。对于重点、难点内容,适当增加课时,给学生充足的理解与练习时间;对于相对简单的内容,可以采用快速推进的方式。同时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遵循从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把教学内容分成认识方程、掌握等式性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理解未知数、等号两边关系等基础概念;第二个层次着重训练等式性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第三个层次强化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导入,例如“小明和小红的年龄之和是 25 岁,小明比小红大 2 岁,求小红的年龄”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方程。在等式性质学习环节,采用对比、验证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移项、系数化简等关键操作。当学生掌握基本解法后,逐步引入更复杂的应用问题,比如配方施肥、工程问题等,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
三、提炼单元重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统筹教学设计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里,教师要对教材深入分析,精准掌握单元重难点知识体系以及能力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 。首先要梳理单元教学内容纵向的知识脉络,找出关键节点,把单一知识点提升为知识群,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要构建能力发展目标。在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时,要留意区分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以及拓展性目标这三个层次。最后,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制定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路径,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逐渐掌握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认识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将统计图的绘制和实际数据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搜集校园或者社区的实际数据来完成统计图的绘制任务。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食堂满意度调查”活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对食堂饭菜品种、价格、口味等评价数据。学生完成数据收集后,可以运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不同图形来展示调查结果,还要学会解读数据背后的信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还能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增添统计图的类型,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培养其选择恰当统计方法的判断能力。
四、创设有效的单元学习活动场景,强化实践体验
基于大单元教学整体思维的立足学科特点、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基础上创设有效学习活动场景并设计多元化实践体验[3]。因此教师需从知识建构、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多维度出发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设计方面,可采用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以及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乐意去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里,将动手操作和数学思维相结合极为关键,教师可借助实物、模型、信息技术等多种媒介,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以《轴对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校园轴对称图形探寻”活动:首先让学生分组在校园内寻找有轴对称特征的事物,如建筑物、景观、标识等,并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图形的对称轴位置以及对称点的对应关系;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轴对称的性质。在探究等腰三角形与轴对称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折纸实验,亲自感受等腰三角形的两条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同时是对称轴等性质。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剖析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之,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挖掘教材内在联系,优化教学结构设计,构建多元化学习场景。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向先忠.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研究[N].科学导报,2025-06-05(B07).
[2]郇乐.基于新课标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5,(15):86-87.
[3]张海燕.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