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妇需求的舒适化护理管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分析
卢晓梦
东莞市人民医院 产房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初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年龄(26.8±4.2)岁,孕周(39.1±1.3)周;对照组年龄(27.2±3.9)岁,孕周(38.9±1.4)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生命体征监测、胎心监护、产程观察、常规心理支持、产后基础护理等标准化护理措施。
1.2.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产妇需求的舒适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个性化需求评估 入院时采用自制产妇需求调查表对每位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内容包括:心理需求(对分娩的认知、担忧和期望)、生理需求(疼痛耐受度、舒适度要求)、信息需求(分娩知识掌握程度)、社会支持需求(家庭支持情况)等四个维度。
(2)环境舒适化管理 优化病房环境,调节适宜的温度(22-26℃)和湿度(50%-60%),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提供柔和的灯光照明。在产房播放舒缓音乐,摆放绿色植物,营造温馨舒适的分娩环境。
(3)心理舒适化护理 建立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护士主动与产妇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和担忧。运用倾听、共情、鼓励等沟通技巧,给予个性化心理支持。产程中持续陪伴,及时告知产程进展,减轻产妇焦虑情绪。
(4)生理舒适化护理 根据产妇疼痛程度和个人意愿,指导采用合适的体位分娩,如自由体位、侧卧位等。教授呼吸减痛法、按摩减痛法等非药物镇痛技术。对有强烈镇痛需求的产妇,协助实施分娩镇痛。
(5)信息舒适化支持 制作图文并茂的分娩健康教育手册,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分娩过程、注意事项等。产程中及时解释各项操作的目的和意义,满足产妇的知情权。
(6)社会支持优化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过程,指导家属如何给予产妇有效支持。建立产妇微信交流群,促进同期产妇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相互支持。
1.3 观察指标
(1)分娩结局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
(2)心理状态评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产妇产前和产后24h的心理状态。SAS标准分≥50分为存在焦虑,SDS标准分≥53分为存在抑郁。
(3)疼痛评分 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产妇活跃期和产后24h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2 结果
2.1 主要结果
(1)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实验组自然分娩50例(83.3%),剖宫产10例(16.7%);对照组自然分娩40例(66.7%),剖宫产20例(33.3%)。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²=4.615,P=0.032)。实验组第一产程时间(8.2±2.1)h,短于对照组的(10.1±2.8)h(t=4.287,P<0.001);第二产程时间(52.3±15.6)min,短于对照组的(68.7±20.2)min(t=4.932,P<0.001);第三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180.5±45.2)ml,少于对照组的(215.8±52.3)ml(t=3.947,P<0.001)。
(2)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产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实验组SAS评分(42.1±6.8)分,低于对照组的(48.5±7.2)分(t=5.018,P<0.001);SDS评分(40.3±5.9)分,低于对照组的(46.7±6.4)分(t=5.697,P<0.001)。
(3)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活跃期实验组疼痛评分(6.2±1.4)分,低于对照组的(7.8±1.6)分(t=5.924,P<0.001);产后24h实验组疼痛评分(3.1±0.9)分,低于对照组的(4.3±1.2)分(t=6.267,P<0.001)。
3 讨论
3.1 结果解释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产妇需求的舒适化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改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实验组自然分娩率达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这与舒适化护理有效缓解了产妇的心理压力,增强了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密切相关。舒适化护理通过营造温馨的分娩环境、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有效的疼痛管理,使产妇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完成分娩过程,从而提高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产程时间的缩短是舒适化护理的另一个重要成效。实验组第一、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产妇配合分娩过程,减少因紧张、焦虑导致的宫缩乏力;其次,个性化的体位指导和呼吸技巧训练有助于胎儿下降和娩出;最后,持续的专业陪伴和鼓励增强了产妇的分娩信心,促进了产程的顺利进展。
疼痛管理是舒适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中实验组产妇在活跃期和产后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需求的个性化疼痛管理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评估每位产妇的疼痛耐受度和镇痛需求,采用非药物和药物镇痛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效缓解了分娩疼痛,还避免了过度医疗干预。
心理状态的改善是舒适化护理的重要体现。实验组产妇产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与护理过程中注重心理需求评估、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密切相关。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模式确保了护患之间充分的沟通交流,使产妇的心理需求得到及时识别和满足。
3.2 与已有研究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本一致。章桂玲等研究发现,舒适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这与本研究中实验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的改善相符。葛志荃等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中应用人本位护理的研究也证实了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与既往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基于产妇需求的舒适化护理管理体系。通过入院时的全面需求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确保了护理干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本研究将舒适化护理理念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形成了连续性的护理服务模式。
舒适化护理管理的实施需要护理团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沟通技巧。建议医院加强相关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舒适化护理措施的标准化实施。
结论
基于产妇需求的舒适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显著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疼痛程。该护理模式体现了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章桂玲. 舒适化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5,38(09):177-180.
[2]葛志荃,许佳佳. 人本位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名医,2025,(0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