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梁书华
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黄前小学 271000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小学语文作业模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深入探讨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通过多维度分析学生学习水平、认知能力与兴趣特点,将学生科学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以此为依据设计多元分层作业。基础层聚焦基础知识巩固,提高层注重能力提升,拓展层强调创新思维培养。同时,在作业实施过程中加强组织指导,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并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实践表明,分层作业设计能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个体差异;作业评价;语文素养
一、科学分层,明确作业设计依据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是分层作业设计的基础。教师需通过课堂表现、测试成绩、日常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维度观察与分析,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一般可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
基础层学生往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识字、写字、朗读等基本技能有待加强。例如,在学习生字词时,部分学生对字形结构理解困难,书写时容易出现笔画错误、偏旁混淆等问题。提高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基本学习任务,但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可以流畅地阅读课文,但在分析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等深度理解上存在不足。拓展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渴望接触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他们不仅能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还希望在文学创作、文化探究等方面有所拓展。为确保分层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教师还可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同时,分层并非固定不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动态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处于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
二、多元设计,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一)基础层作业:夯实语文基础
对于基础层学生,作业设计以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为重点。在识字写字教学中,除了布置常规的抄写生字词作业,还可设计 “汉字小侦探” 游戏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带有本周所学生字的广告牌、商品包装、宣传海报等,拍照记录并整理成 “识字剪贴本”,并标注生字的读音、部首和组词。这种作业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方面,布置朗读打卡作业,要求学生每天朗读课文 1 - 2 遍,并自愿录制音频上传至班级群。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纠正发音、语调、停顿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设计简单的填空、连线等基础性阅读理解题目,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使学生获得阅读理解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基础层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高层作业:提升语文能力
提高层学生的作业注重培养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布置 “微写作” 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或改写。例如,学习《草船借箭》后,让学生以 “假如诸葛亮没有借到箭” 为题,发挥想象创作一个小故事。通过这样的作业,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在阅读理解方面,提供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如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此外,还可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收获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表达能力。
(三)拓展层作业:激发创新思维
拓展层学生的作业侧重于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如开展 “经典诗词中的四季” 主题探究活动。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收集不同朝代、不同诗人描写四季的诗词,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并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或 PPT 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还锻炼了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创作诗歌、短篇小说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创作指导,组织文学社团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共同提高创作水平。此外,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现象,开展文化小课题研究,如 “家乡方言中的文化密码”“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演变” 等,培养学生的文化探究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有序实施,保障作业实践效果
在分层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与指导工作。首先,向学生和家长说明分层作业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学生的顾虑和家长的误解,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布置作业时,清晰地说明各层次作业的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和反馈。对于基础层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及时解决他们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对于提高层和拓展层学生,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大胆创新,并提供适当的拓展资源和学习建议。同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业任务。
四、全面评价,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全面考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评价不仅关注作业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对于基础层学生,重点评价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的进步;对于提高层学生,评价其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对于拓展层学生,评价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表现。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体、有针对性,既指出存在的问题,又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他人的优点。学生通过填写自评表,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互相欣赏优秀的作业成果,提出改进建议。这种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五、实践反思与改进方向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实践中,暴露出三方面问题:学生层面,部分被分至基础层的学生将分层误解为能力评判,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层面,存在加重学业负担、固化学习层次的担忧;教师层面,作业设计与多元评价对专业能力及精力投入提出更高要求。对此,可从三方面改进: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阐释分层作业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化解误解;教师需主动研习分层教学理论,参与实践培训,提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专业能力;持续探索优化分层作业内容与形式,结合教学反馈动态调整,使其更贴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助力语文素养提升。
六、结论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分层、多元设计、有序实施和全面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能力。虽然在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不断探索、改进,分层作业设计必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秋.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反思探索[J]. 空中美语,2021(6):1838. 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1.06.1758.
[2]谢迪.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J]. 七彩语文, 2023, (12):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