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案例研究

作者

岳兰

重庆市开州区温泉中学 405400

引言

数学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本文旨在通过案例研究,探讨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期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1 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意义

1.1 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数学文化为传统的数学知识增添了鲜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讲述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揭示数学问题的历史起源、探讨数学趣题的解答技巧等,原本枯燥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这种融入方式能够有效打破学生对数学的固有印象,使数学课堂变得引人入胜,从而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

1.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对数学历史的探究,学生能够了解到数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学习他们如何从问题中发现规律、如何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教育旨在使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的本质和价值,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它不仅涉及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注重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的培养。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数学自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态度和数学情感等方面。

2 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2.1 加强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设计与整合

(1)增设数学文化专题章节:当前的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是作为附加材料零散呈现的,缺乏系统性。为此,建议教材编写者在每个单元或章节中增加一个数学文化专题,既可独立成章,也可以作为部分知识点的补充内容。这些专题可以介绍数学的历史发展、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思想的演变、不同文明对数学的贡献等。例如在设置几何知识点时,可以设立“几何学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章节,教师为学生讲解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几何学的成就;在讲解代数时,可以介绍代数的起源和发展,结合“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等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不仅仅是符号与公式,而是与人类文化息息相关的.(2)将数学文化与知识点进行融合:数学文化渗透不能仅仅停留在零散的附加材料上,应与知识点的讲解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在讲解方程时,教师可以结合“方程的历史故事”,介绍如何从古代的几何问题逐渐发展到代数方程的建立;教师讲解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入“负数的起源”及其在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背后的文化底蕴。通过将数学文化与知识点紧密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认同数学的逻辑与抽象性。

2.2 融入数学史,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主要是要求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挖掘与之相关的数学史料知识,并将其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文化的基础上拓宽学生视野,发散数学思维,掌握科学的数学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掌握方程概念时,教师可以将《九章算术》中的相关记载融入课堂,让学生能够从数学史料中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加深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在指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将古埃及人的假设法、古阿拉伯的消元法和还原法以及《九章算术》中的移项法等引入课堂,让学生透过这些数学史料掌握多种科学的解方程方法,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3 融入趣味故事,培养学生数学精神

在数学文化历史的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丰富的、有趣的数学故事,这些数学故事不仅生动、形象、有趣,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数学精神,将这些趣味的数学故事引入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趣味数学故事中学习数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和精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笛卡尔在蜘蛛网中发现直角坐标系的趣味数学故事引入课堂,以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故事中初步了解与掌握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内容。在讲解这一趣味数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笛卡尔身上所具备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的阐述,让学生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启发和引导,能够学习良好的数学精神和品质,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生活中也能善于观察、思考和发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2.4 优化作业设计,在作业中融合文化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是巩固知识、拓展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丰富知识储备,并提升数学技能。在引入数学文化于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优化作业设计,让数学文化融入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更深入地接触数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意识,并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在设计以数学文化为核心的作业时,教师应注重作业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绘制文化简报的作业。学生需在课后自行搜集并整理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及其证明方法,如扩弦图法、比例法及面积法等。通过绘制简报,学生将勾股定理的数学文化展现出来,既注重简报的美观,也强调内容的趣味性。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多样性、简洁性,为学生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结语

初中数学课程中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深入探讨数学文化融入的教学策略,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大知识视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迪和数学精神的培育具有显著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更新教育观念,精确把握数学文化融入课堂的教育价值,在教案准备阶段,识别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内容延伸,使数学文化与教学主题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参考文献

[1]王赟.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61-63.

[2]黄萍.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中旬),2024(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