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高学段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作者

梁偲偲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北斗溪镇学校 419300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优质的阅读材料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并为他们的模仿学习和创新表达提供机会。读写结合是指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提升思维能力,通过写作强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这能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读写分离的模式,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1.1 深化文本理解

通过阅读后进行写作,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更深入的领会。阅读时,学生通常从把握文章结构、词句意义和核心观点开始。而在写作中,学生需模仿文章的表达技巧和组织方式,这促使他们重新阅读文本,以更深入地理解其深层含义。这种从阅读到写作再到阅读的循环,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的提升,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层,更加深刻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1.2 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在阅读中吸收新的语言素材,会接触到多种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他们通过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将所学语言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从而实现语言的准确传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尝试和运用新词汇、新句法,逐渐学会在不同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使中学生的表达更加得体、生动和丰富多彩。这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断实践,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流畅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解释。

2 小学语文高学段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的的实践策略

2.1 精选阅读材料

首要,追求阅读内容多样化,扩大阅读领域。教师在挑选阅读资料时,应重视内容的多样性,例如古典诗词、神话传说和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内容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力。同时,阅读材料中也应包含与学生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因为这类内容与学生亲身经历相联系,更能触动他们的情感。通过阅读各类多元化的文本,学生能够习得多样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进而拓展知识面,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其次,精准筛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对于高学段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阅读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文学作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精选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和写作活动。最后,重视文化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关注作品的深层文化内涵,优先选择能够展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递积极能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样的文本,学生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在沉浸于富有文化底蕴的阅读材料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并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

2.2 加强读写训练

首先,深化读写互动,相互促进发展。强化读写训练的核心目标是利用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意火花,同时通过写作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布局、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随后引导学生尝试或重构文章结构,以此促使他们将所学创作技巧应用于写作实践;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阅读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材料,提取素材和关键观点,再进行写作。其次,多元化读写活动,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为提升读写训练成效,教师需优化读写活动设计。教师可以组织阅读感悟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和写作经验;可以举办主题写作竞赛,鼓励学生就梦想、人生目标、志向、友谊、师生关系、节日经历、母爱、父爱等主题进行创意写作;还可以布置阅读日记或笔记作业,让学生记录个人成长轨迹。通过这些读写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

2.3 创新读写教学模式

在当代教育环境中,为全面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进而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在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时,融入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拓宽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同时,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格执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面对学生间的明显差异,教师应充分关注,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单元设计专门的写作练习,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阅读理解和知识积累的差异化教学,全面优化教学方法,丰富写作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提升写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强化生活教育,使学习与生活相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积累和拓展写作素材。

2.4 引导阅读批注,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批注是深度学习的关键技巧,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吸收知识,还能激发丰富的创作灵感。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批注的技巧,即对文章的观点、疑问或赞赏进行标注。通过深度阅读,学生能更深刻地领悟文本,并将认同的精彩内容转化为个人写作素材。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圆圈、线条或符号标记重点,并在旁边写下评论或总结。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对书中内容进行拓展和联想,从而丰富写作素材。以《落花生》为例,教师分发课文,要求学生阅读后表达个人观点。学生可以在对花生外形与实用价值的描述旁写下自己的看法,如“花生外表不起眼,内在却极其实用,我们做人也应如此”。在涉及人生哲理的段落旁,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通过这种阅读与思考的结合,学生能够深刻领悟文章的思想,为今后写作相关主题的文章提供借鉴和丰富的思想资源。这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写作中融入相关知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分析阅读与写作多方面联系的基础上找到这两者结合点,并通过读写结合策略,引导学生树立起读写结合的意识,使其能自主投入到阅读和写作活动中,进而实现其阅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秋霞.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新维度和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24):158-161.

[2]王亚妮.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2024(4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