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黄琦

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215600

引言:

本研究以苏教版译林高一教材为范本,探索主题式教学在语法课堂中的实践路径,其创新价值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尤其对高一学生而言,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主题式语法教学能通过贴近生活的语境设置,同时培养其用英语表达观点的核心能力,对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具有奠基性作用。

一、主题式教学内涵

主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整合性语言教学模式,其不同于传统语法教学将语言形式剥离语境单独讲解的碎片化处理方式,主题式教学强调在特定主题场域中实现语法结构与交际功能的自然融合。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来看,主题提供的概念框架可以使学生在抽象的语法规则中获得具体认知锚点,苏教版译林教材必修一“Let'stalkteens”为例,教材中“青少年烦恼”主题贯穿始终,使 ust/should/might 等情态动词在提建议、表推测等真实交际场景中自然呈现,学生通过分析同龄人来信、撰写心理咨询回信等活动,既习得了情态动词的形式变化,又内化了其在表达可能性、义务感时的功能差异,恰好为语法教学提供了天然的认知接口,使语言形式在与主题内容的深度互动中获得意义生成。

二、主题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中的应用

(一)主题选取原则

主题式语法教学的核心在于主题与语法项目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教师在教材与学生认知的交汇处寻找最佳平衡点。苏教版译林教材的单元主题设置恰好为语法教学提供了天然语境库,如必修一“Lookinggood,feelinggood”单元中非谓语动词教学融入健康生活方式讨论,学生在分析健身计划时自然接触到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的用法,教材原生主题具有语法情境的适配性与教学实施的便利性。但教材主题非唯一选择,教师要根据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进行创造性拓展,主题的适切性也体现在与学生认知图式的共鸣程度上,高一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发展期,那些既能触发其生活经验又包含认知挑战的主题最具教学价值,以社交媒体话题展开现在进行时教学时,学生分析朋友圈动态时既熟悉又新鲜,主题的深度应与语法复杂度成正比,简单句教学适合选用校园生活等具象主题,而教授名词性从句时则要文化差异等更具思想性的主题作为承载。

(二)教学实施

1.确定语法项目

主题式语法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语法项目,苏教版译林教材的语法编排具有系统性和递进性,如必修一“BacktoSchool”单元聚焦简单句的基本结构,而“GettingAlongwithOthers”单元则涉及定语从句的运用。教师在选取语法点时需兼顾课标要求,避免因语法过于复杂而影响主题的流畅展开。例如,在教授被动语态时,如果直接引入复杂的时态变化,可能会超出高一学生的认知负荷,因此可先聚焦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保证学生在主题语境中逐步掌握核心结构。教师要关注语法项目的功能价值,如虚拟语气适用于假设性表达,而情态动词则多用于建议、推测等交际场景,功能导向的语法选择能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更自然地运用所学知识。

2.挖掘主题语境

确定语法项目后,教师需围绕教材单元或拓展主题构建真实、连贯的语境,使语法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规则记忆,而是有意义的语言实践。苏教版必修一“Let’sTalkTeens”单元以青少年问题为主题,为情态动词(must,should,might)的教学提供了理想的交际场景,学生可通过模拟心理咨询活动,在讨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时自然运用这些情态动词表达建议或可能性。主题语境的挖掘不仅限于教材文本,教师还可引入多媒体资源如短视频、新闻报道等,使语法学习更具沉浸感。例如,在教授条件状语从句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环保倡议”主题,让学生以“Ifwereduceplasticwaste,ourcitywillbecomecleaner”等句式撰写倡议书,使语法结构在真实的社会议题讨论中获得实际意义,主题语境的深度要避免过于简单或脱离现实。

3.分层语言活动

主题式语法教学的成功依赖于科学的活动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设置阶梯式任务,从结构化练习逐步过渡到自由运用。初级阶段可安排控制性较强的活动,如填空、句型转换等,帮助学生熟悉语法形式。例如,在教授现在完成时时,可让学生基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主题完成句子:“Ihavelearned.../Ihavevisited...”,学生要学习“have/has+V-ed.”的基本结构。中级阶段可引入半开放任务,例如学习比较级时,可让学生以“城市生活vs 乡村生活”为主题进行辩论,使用“Livinginthecityismoreconvenientthan....”等句式表达观点。高级阶段则应鼓励创造性输出,如写作、演讲等,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法。例如在教授间接引语时,可让学生以名人访谈为主题,直接引语转换为报道文体,如:“Shesaidthatshehadalwaysbeenpassionateaboutmusic.”从而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让语法学习从形式掌握走向意义表达。

4.多元评价反馈

传统的语法评价往往局限于选择题或填空题,而主题式教学则强调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教师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主题任务中的语法运用情况,或设计基于语境的语法测试题。同伴互评和学生自评也能增强反思意识,例如在完成一次写作任务后,学生可交换作业,检查彼此是否准确使用了正确的语法时态。必须要注意的是评价应紧扣主题,避免脱离语境的机械纠错,例如在主题演讲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使用了正确语态,也要评估学生是否在恰当的语境下运用该结构表达观点,综合的评价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法能力。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主题式语法教学为破解传统语法课堂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在应试教育惯性依然存在的现实环境下,苏教版教材提供的丰富主题资源为实践探索搭建了良好平台,但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雪虹.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J].现代教学,2024(7):52-53.

[2]柴常春.整体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3(7):172-173.

[3]康俊."阅读 + 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2(10):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