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作者

侯邦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第三小学 841404

引言

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还需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使学生能体会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先进思想的熏陶,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学生在品格、行为、思想、体质和心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如何根据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成为体育教师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鉴于此,研究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素质拓展训练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素质拓展训练的内涵

素质拓展训练是将拓展活动融入传统体育教学之中,创新教学方式,以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将学生分组,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接受体育教育。在素质拓展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团队成员在互助和支持中共同学习。学习成果的评估则以小组或个人表现为准。

2 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1 明确小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发展水平、年龄特征,针对性制定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拓展训练项目。同时,体育教师还要保障制定目标可衡量、具体化,特别是拓展训练,要方便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行为、表现观察与评价,且目标还要能够体现挑战性,由此,可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除此以外,拓展训练目标还要倾向于个性化、多元化,不仅要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有所关注,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例如:在开展体育“跳绳”拓展训练时,体育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拓展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跳绳实践,提升运动技能、强身健体,在跳绳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运动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所以,根据此目标,体育教师可设置多元化的跳绳练习,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心肺功能,如:花样跳绳、定时跳绳、多人跳绳等等。同时,通过跳绳练习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交叉跳、双脚跳、单脚跳等跳绳技巧,体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或者制作精短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模仿、练习或者分组训练,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方法,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跳绳自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发展的个性化差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跳绳比赛,让学生能够彼此协调、配合,如:设置一些团队挑战、分组跳绳竞赛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还能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

2.2 丰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单纯的体育技能训练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素质都需要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因此,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中,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丰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包括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还可以引入一些更具创意和挑战性的训练项目,也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协作项目,如定向越野、团队接力等,这些项目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除了要发挥个人的体能优势,还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创新思维训练项目,如趣味运动会等,这些项目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新颖的动作和组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2.3 创新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方式

为了充分保障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素质拓展训练的质量及效果,体育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方式创新,在设计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过程中,要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能水平、身体发展规律以及兴趣爱好,特别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情感变化要高度重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在参与期间可以体验到成就感以及乐趣。同时,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模拟的情境中将拓展任务完成,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提升,还能培养学生对拓展训练参与的兴趣。另外,体育教师在创新素质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游戏渗透可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自愿地参与拓展训练,这样,可以让拓展训练的质量及效果事半功倍。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注重体育教学和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结合二者的教育和训练特征,多元化设计和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在素质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学中融入趣味性游戏时,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兴趣爱好,设计“小小探险家-定向越野拓展活动”,而后制定明确的拓展训练目标,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空间感知能力等,而后精心设计越野路线,在路线中设置不同的任务点,且任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后准备计时器、地图以及指南针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选出小组代表,而后为学生详细讲解活动规则、任务要求,充分保障学生能够对活动的目的以及流程有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指南针、地图,对路线合理地规划和设计,还能够将不同挑战性任务完成,比如:完成小组协作项目、谜题解答、指定物品探寻等等,在活动期间,体育教师要保障学生的安全,适当地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活动完成后,体育教师可让小组成员或者代表分享总结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实践感受以及收获,有利于强化拓展训练的质量及效果。

结语

总结而言,深入研究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体育教师需深刻理解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特点和概念,结合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性地设计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素质拓展训练模式和方法,持续开发融合型课程,构建完善的融合体系。这样不仅能提高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质量和效果,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季海胜.素质拓展训练如何融入小学体育教学[J].科学之友,2024,(03):91.

[2]刘文明.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途径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24,(03):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