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作者

许海涛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白中镇黄石小学 350806

引言

符号意识是数学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指的是理解数学符号所承载的数学功能、了解数学符号表示的现实意义、利用符号呈现数量关系和规律等。教师培育学生的符号意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掌握科学的数学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1.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符号意识

问题情境在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当学生无法解决现有问题时,就会产生对新工具的应用需求。此时,数学符号的引入能使学生深入体会符号的应用价值,进而主动探究符号的应用技巧,激发自身对符号的认同感。同时,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调整问题的难度及内容,鼓励学生从符号应用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推进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发展。以“简易方程”一课为例,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学校组织运动会,其中,五年一班的学生分别参加了跳绳比赛与踢毽子比赛。其中,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比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学生多 5 人,两个比赛都参加的有 3 人,五年一班一共有 27 人,求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数.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使用算术方法很难直接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提出问题“能否使用一个符号代表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数”,逐步引导学生接受使用符号“ x ”表示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数,则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就可以表示为“ x+5′′ .随后,教师可继续引导:两项比赛均参加的人数有 3 人,班级总人数一共有 28 人,那么如何以 x 为核心,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呢?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题目要求,进而列出方程 x+(x+5)-3=28 。最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求解方程,先按照所学知识对方程进行化简,得出2x+2=28 ,再通过移项得到 2x=26 ,进而得出 x=13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应用符号解决复杂的数量关系,发展符号意识,为后续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深入体会符号的实用性,能够在后续学习中主动探究符号的应用,并能在遇到相似问题时灵活应用符号解决问题,逐步发展符号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2 小组协作学习,提升协作技能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合作技巧和数学符号意识至关重要。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学生得以通过对话和讨论,交换见解,探索更有效的解题策略,从而加深对数学符号的掌握和应用。具体而言,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小组设定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协作中感受数学符号的实际应用。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扩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为培养数学符号意识提供了支持。以“运算定律”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每组提供具体的算式,如 3+5=5+3 , 2×(3×4)=(2×3)×4 等,激励学生与小组同伴共同探究,分析运算规律,讨论并交流个人观点,最终总结出运算定律的表达形式。这种方法让学生对运算定律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促进了符号意识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难度适当的题目,要求小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答题。这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激发了小组间的竞争,

增强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3 技术辅助与符号可视化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软件和教育应用程序,为学生带来了直观且动态的数学符号学习体验。通过符号的形象化展示,学生能更深刻地把握符号的意义,提升学习效果。在探讨“圆周率π”的奥秘时,教师巧妙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教学场景。课堂上,大屏幕上展示了一段精心制作的动画,展示了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奇妙的关系。动画中,一个标准的圆形逐渐展开,其直径线段显现,随后圆周仿佛获得了生命,沿着直径的两倍长度神奇地“伸展”,直至与直径完全重合,完美地诠释了“圆周率π”的实质——任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始终恒定,大约为 3.14159。在这一刻,学生的眼中充满了好奇和兴奋,对神秘的“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教师介绍了一款名为“π计算器”的互动软件,它不仅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教学工具,也是开启数学世界探索之旅的钥匙。学生们围坐在电脑前,兴奋地等待尝试,他们被邀请亲自操作,通过输入不同圆的直径,软件立即显示出相应的周长,整个过程仿佛一场科学实验,每一次输入都直接验证了 π 值恒定不变的规律。

2.4 实施多元表征,转换符号形式

文字、图形与符号构成了数字信息的三大表现形式,三者之间能够相互转换,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视角把握数学知识,加深对符号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符号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多维度表征策略的运用,指导学生熟练进行文字、图形与符号间的互换,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便利。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章节为例,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用文字来描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初步理解。接着,在黑板上展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并估计其长和宽,然后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图形直观地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可以引入符号,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用符号表示,用 S 代表面积,用 a 代表长,用 b 代表宽,公式则表达为“ s=ab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不同尺寸的长方形,让学生先用文字描述计算过程,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或者给出公式,让学生根据公式绘制对应的长方形,并用文字描述图形特点。

结语

加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数学教学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深入研究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和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途径,有效帮助学生提升符号意识,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江运良.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四个着力点[J].新课程研究,2023(35):84-86

[2]郑秀娟.小学生符号意识培育现状与改善策略[J].家长,20244(3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