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极倾听视角下提升小学阶段亲子沟通质量探究

作者

王晓婉

东营市晨阳学校 257091

引言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灵魂,是亲子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建立联结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小学阶段(6-12 岁)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迅猛期,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在这一时期,他们既渴望父母的关爱、理解与支持,又开始萌发独立的意愿,呈现出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的矛盾心理特点。

一、 小学阶段亲子沟通的常见困境与成因分析

1.常见困境

小学阶段的亲子沟通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容易出现沟通代沟。孩子在这个时期接触到新的知识、文化和社交圈子,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与家长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孩子可能热衷于流行的动漫、游戏等文化,而家长对此了解甚少,导致在交流时难以找到共同话题,孩子觉得家长“ 不懂自己” ,家长也觉得孩子的世界过于陌生。

2.成因分析

这一困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时代发展迅速,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孩子通过互联网、学校等途径快速接收新信息,而家长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些新事物。此外,家长和孩子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有所差异,这进一步加深了沟通代沟。

3.常见困境

亲子之间还存在沟通方式不当的问题。部分家长习惯采用命令式、说教式的沟通方式,一味地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安排,而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比如,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可能直接规定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而不与孩子商量。这种沟通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与家长交流。

4.成因分析

这可能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是长辈,孩子就应该听从自己的话。同时,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培训,不懂得如何以平等、尊重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担心孩子走弯路,所以希望通过直接的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 积极倾听的内涵、理论基础与核心原则

1.积极倾听的内涵

积极倾听是一种深度沟通的艺术,它远不止于简单地接收孩子发出的声音信号,而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情感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和同理心,去捕捉孩子言语中细微的情感波动,解读他们话语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和内心想法。真正的积极倾听要求家长首先放下作为成年人的固有思维框架,摒弃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主观臆测,以全然开放、无条件接纳的姿态来面对孩子的每一次表达。比如,当孩子放学回家后手舞足蹈地描述今天课间和好朋友一起玩的新游戏时,践行积极倾听的家长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务,调整到与孩子平视的高度,保持温和的目光接触,通过适时的微笑、鼓励性的点头等非语言信号,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倾诉环境。他们不会随意打断孩子的叙述节奏,不会在孩子说到一半时就急着给出"这个游戏太危险"之类的评判,而是耐心等待孩子完整表达后,再用"听起来你们玩得很开心"等回应来确认孩子的感受。这种深层次的倾听能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尊重,从而建立起宝贵的亲子信任关系。

2.积极倾听的理论基础

积极倾听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情感世界。在亲子沟通中,家长通过积极倾听,能够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挥自身的潜力。同时,社会学习理论也为积极倾听提供了支持。孩子通过观察家长的倾听行为,会学习到如何倾听他人,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关系。

3.积极倾听的核心原则

积极倾听需要遵循一些核心原则。首先是尊重原则,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无论这些感受和想法在家长看来是否合理。其次是专注原则,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排除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再者是理解原则,家长要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话语和行为,尝试感同身受。最后是反馈原则,家长在倾听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予孩子反馈,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表达被接收和理解。比如,家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观点,或者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如“ 我能感觉到你因为这件事很生气” 。

三、 积极倾听对提升小学阶段亲子沟通质量的效能分析

1. 增强亲子间的信任

当家长积极倾听孩子时,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从而更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生活、想法和感受。这种坦诚的交流能够加深亲子之间的信任,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更主动地寻求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孩子在学校遇到了与同学的矛盾,原本可能因为害怕家长的批评而选择隐瞒,但如果家长一直以来都能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就会放心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家长,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2.减少亲子冲突

积极倾听可以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动机,避免因为误解而产生的冲突。通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家长能够以更温和、理性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问题。比如,孩子可能因为贪玩而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在积极倾听孩子解释原因后,发现是因为作业难度较大,孩子在某个知识点上遇到了困难,此时家长就不会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会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的亲子冲突。

3.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引导。积极倾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让他们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当孩子的情绪得到及时的关注和理解时,他们会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家长在倾听过程中给予的肯定和鼓励,也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孩子在参加学校的比赛中失利,感到非常沮丧,家长通过积极倾听孩子的感受,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从而帮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四、结论

亲子沟通的质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更深刻影响着小学阶段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未来发展的潜力。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沟通困境,引入“ 积极倾听” 这一人本主义的沟通理念与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提升亲子沟通质量的核心关键在于家长角色的根本性转变——从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说教者,转变为平等谦逊的倾听者、共情者和陪伴者。积极倾听并非一项复杂的技巧,而是一种基于尊重、理解与爱的沟通哲学和实践。它要求家长真正“ 看见”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 听见” 其言语背后的情感与需求,并通过共情性反馈予以确认和回应。

参考文献:

[1]黎瑞和. 小学赋能亲子沟通的实践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2024, (31):44-46.

[2]黄泽莲. 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策略研究[N]. 江苏科技报, 2024-06-03(B12).

[3]李娜. “ 双减” 背景下小学阶段家校协同育人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河北大学, 2023.

作者简介:王晓婉 1989 年11 月,汉族,山东省东营市,一级教师,文学学士,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