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绿色金融支持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研究

作者

王杜佳

西南财经大学

一、引言

在能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双碳”目标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锅炉行业的能源消耗以燃煤为主,碳排放强度突出,具备巨大的绿色低碳减排潜力,推动其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

绿色金融通过绿色信贷、债券、基金等工具链接社会资本与绿色低碳产业,目前锅炉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技术研发周期长、绿色低碳改造成本高、低碳市场风险大等问题。本文聚焦绿色金融与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融合路径,通过分析实践瓶颈与创新模式,为破解行业“融资难、绿色低碳转型慢”提供解决方案。

二、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需求分析

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融资需求呈现三大特征,与传统金融供给形成显著矛盾:

1. 周期长与资金流动性的矛盾

绿色低碳技术(如氢氨燃烧、碳捕集集成系统)研发需 3-5 年试验验证,新型绿色低碳锅炉设备投资回收期达 5-8 年,远超一般工业项目(3-5 年)。资金长期占用导致企业流动性压力大,传统信贷“短周期、高周转”的风控逻辑难以适配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期资金需求。

2. 规模大与企业自筹能力的矛盾

单台蒸发量 65t/h 工业锅炉绿色低碳改造费用约 500-800 万元,中小型企业年均绿色低碳转型资金需求约 2000-5000 万元,大型企业整体绿色低碳转型(如全产业链氢能替代、全流程碳捕集)需数亿元,远超企业自有资金承受范围,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首要障碍。

3. 风险高与金融机构风控的矛盾

绿色低碳技术商业化存在技术成熟度(如氨燃料燃烧稳定性、碳捕集效率稳定性)、绿色低碳配套设施(如氢能储运、碳封存场地)等多重不确定性,项目风险溢价高。金融机构因缺乏绿色低碳转型风险分担机制,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投放意愿低,制约了锅炉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三、绿色金融支持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进展

近年来,政策引导与市场探索推动绿色金融在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应用初见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

1. 专项信贷产品

在“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背景下,周口金融监管分局引领辖内银行,以“专班推进+政策配套+精准服务”体系助力太康锅炉产业转型。

各银行推出“锅炉贷”、“绿色锅炉贷”等专属产品,形成复合型融资体系,如中行的纯信用额度及特色授信,建行将锅炉产业列为优先支持行业,中原银行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农行有专项贷款,太康中银富登有“企易贷”。利率上,行业平均利率较基准下调,优质客户享 3.1% 左右优惠,太康农商行对守信企业下浮利率;服务上,建立无还本续贷机制,建行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续贷率100% ,太康农商行有灵活还款模式,农行提供无缝续贷及灵活支用安排。目前,辖内银行已向 100 余家太康锅炉企业放贷 2.9 亿元,金融支持体系初成,成效显著。

2. 转型金融联动

中信银行兰州分行以兰州新区双良热力有限公司为试点,率先落地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首笔转型金融贷款,已投放 3200 万元。该项信贷业务创新采用“贷后绩效管理 + 浮动利率”模式,将企业未来 3 年低碳转型目标值考核情况与贷款利率挂钩。根据授信审批条件约定,企业需定期进行转型信息披露,中信银行及兰州新区财政局对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若企业当年综合能耗值及其他相关要求达到目标值,则后续贷款利率将在现行利率基础上予以下调,激励企业积极落实低碳转型技术路径和措施,助力企业低碳转型,促进地区“双碳”目标实现。这种机制形成了“激励- 减排- 绿色发展”正向循环,充分调动了企业主动减排和使用绿色能源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将资金更有效地投入到绿色低碳转型中。

上述典型案例不仅为其他金融机构和锅炉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绿色金融在支持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绿色金融支持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现存问题

尽管绿色金融在支持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1. 政策执行协同不足

不同地区对绿色低碳项目的认定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将“燃气锅炉”纳入绿色项目支持范围,而对于碳排放强度更低的“电锅炉”、“氢能锅炉”却未明确给予支持,这种认定标准的不统一导致资金投向与绿色低碳减排效果出现错位,不利于引导资金流向真正低碳的项目。

2. 金融产品适配短板

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是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但技术研发具有高风险性,需要金融产品提供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然而,目前针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风险共担”类金融产品严重不足,金融机构往往因担心风险而不愿介入,导致前沿绿色低碳技术的转化和应用进展缓慢。

3. 企业对接能力薄弱

企业对接绿色金融的能力直接影响着绿色金融支持的效果,但目前中小型锅炉企业缺乏专业的绿色金融对接团队和绿色低碳转型规划团队,不知道如何根据自身的绿色低碳转型需求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也不熟悉绿色低碳项目融资的流程和要求,存在“想绿色低碳转型却不会融资”的困境,阻碍了锅炉行业整体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五、绿色金融支持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化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需构建“政策 - 金融 - 企业”协同机制,提升绿色金融支持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效能。

1. 构建标准化绿色低碳政策支撑体系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锅炉行业绿色低碳项目评价指南》,以“单位热量碳排放强度”、“绿色能源利用率”等为核心指标,将氢能锅炉、碳捕集锅炉、电锅炉等低碳排放水平更高的项目纳入优先级支持范围,确保资金投向与绿色低碳减排效果的一致性,引导资金向真正低碳的领域流动。

2. 创新适配性绿色低碳金融服务模式

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合作的“政银保”模式,政府对符合条件的锅炉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项目给予贴息支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保险公司为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融资提供担保,并开发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保险产品,分担银行的信贷风险和企业的研发风险;银行则根据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通过三方协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性。

3. 提升企业绿色低碳金融对接能力

中国工业锅炉协会联合金融机构、绿色低碳技术咨询机构开展绿色低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绿色金融政策解读、绿色低碳信贷申报要点等,并配套在线绿色低碳融资匹配平台,实时对接绿色低碳项目与资金,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和实施绿色低碳转型。

六、结语

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战场,通过统一绿色低碳政策标准、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强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能力,可破解“融资难、风险高、对接弱”的瓶颈,形成资金向绿色低碳技术、高效低碳设备、新型绿色模式的精准流动,助推锅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王杜佳(1990 年 1 月),女,汉族,四川,本科,高级工程师,金融四川省成都市,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