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融入初中少先队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雨静

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 065001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少先队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也是社会和谐运行的基础。然而,当前一些诚信教育方式存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少先队针对这一情况,将积极探索将“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日常活动的方法。

一、“诚信”是初中少先队教育的现实需求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塑造的重要阶段。少先队作为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组织,是其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平台。将“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少先队活动,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这关系到学生个人诚信品质的培养,也关系到未来社会成员的基本素养。当前,一些教育活动还存在形式化或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影响了诚信教育的实效。因此,探索如何在初中少先队活动中,使诚信教育真正落地、让学生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实践的课题。

二、如何融入实践:新世纪中学的路径探索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少先队结合实际,以活动为抓手,探索了将诚信教育落地的多种途径:

(一)情境创设,让诚信“可感知”

新世纪中学通过将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接触的具体场景来实现诚信教育。在入队和离队仪式中,学校特别注重仪式感的塑造,不是简单走过场,而是让学生亲手写下承诺书并当众宣读,这种具象化的行为能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诺言”的重量。每周升旗仪式后增设“诚信时刻”环节,由学生轮流讲述自己遇到的诚信小故事,比如捡到物品归还的经历,用真实案例引发共鸣。同时,校园环境的布置也注重实用性,在教学楼每层走廊设置诚信长廊,展示的不是抽象标语,而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诚信主题手抄报和漫画,可定期更新内容。这些做法没有复杂的形式,但能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诚信不是课本里的概念,而是生活中具体可感的行为准则。

(二)实践体验:让诚信“可践行”

学校设计的实践活动都建立在可操作、可持续的基础上。比如,“诚信考场”从最初的月考扩展到日常随堂测验,教师会提前一周公布考试范围,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无人监考考试,考后需要填写自我监督表说明答题过程。这种设计既给予学生信任,也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红领巾诚信驿站”采用班级轮值制,每周由一个班级负责管理文具角和图书角,要登记物品借还情况并在班会上汇报运营状况,这比完全无人监管更符合初中生的实际管理能力。这些实践的关键在于有清晰的流程指引和记录反馈,避免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通过做事来理解诚信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三)评价激励:让诚信“可持续”

为了巩固诚信行为,形成长期的习惯,学校少先队建立了一套注重过程、鼓励进步的观察评价机制。在日常的观察记录中,辅导员和中队委员们会有意识地关注队员们在日常学习、活动、交往中的诚信表现。比如,是否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独立完成),是否遵守约定时间(守时),是否说到做到(守诺),捡到东西是否主动上交(拾金不昧),在无人监督时能否遵守规则等。这些点点滴滴的表现会被辅导员或中队委记录下来,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选“红领巾奖章”等重要参考依据。多元主体的参与让评价更全面。学校不仅依靠辅导员观察,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反思和发现自己在诚信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会通过家校联系本、家长会或线上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诚信表现,收集家长的反馈。结合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多方面信息,定期评选出班级和学校的“诚信小标兵”,以及表现突出的“诚信中队”,树立大家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正向及时的激励至关重要。对于表现出的诚信行为,无论大小,学校都注重及时肯定和表扬。这可能是辅导员在课堂上的一句口头表扬,是在中队会上对某个诚信行为的公开讲述,是在学校宣传栏里张贴的表扬信,或者是颁发一枚代表诚信的“特色小奖章”。特别是在升旗仪式等全校性集会上,对获得“诚信小标兵”称号的同学进行表彰,让学生感受到诚信行为带来的荣誉感和积极体验,从而更愿意坚持诚信的行为方式。这种持续的正面引导,有助于诚信意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实践启示

新世纪中学的实践表明,在少先队活动中有效融入诚信教育,需要把握几个关键:

其一,贴近生活实际。教育内容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从按时交作业、借物归还、考试不作弊、说到做到等具体小事入手,让学生容易理解、便于做到。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其二,强调实践体验。仅仅讲解道理效果有限。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如诚信驿站)、组织实践活动(如诚信考场)、赋予责任角色(如责任岗),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管理、解决问题。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诚信的意义和价值。

其三,注重长期坚持。诚信品质的养成需要持续的努力。应将诚信要求贯穿于少先队常规活动的各个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和评价机制。通过持续的行为引导、环境熏陶和榜样带动,促使诚信逐渐内化为学生稳定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结语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的实践表明,将诚信教育融入初中少先队活动,关键在于使其具体化、行动化。通过“诚信考场”锻炼学生自律,通过“诚信驿站”让学生体验信任,通过“责任岗”培养学生尽责态度,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动,把抽象的诚信要求变成了学生日常可参与、可做到的具体行为。

参考文献:

[1] 林少敏 , 熊春辉 . 少先队活动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J]. 求知导刊 ,2023,(25):5-7+22.

[2] 芶鹏 , 文燕丽 , 王清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现状与问题探析—— 基于 2010-2019 年知网有关文献的研究 [J]. 新生代 ,2021,(01):20-24.

[3] 倪雯婷 . 新媒体环境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的实践和研究 [J]. 新教育 ,2024,(S1):22-23.

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研究,2024 年度课题“初中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队主题队课的设计与实施 - 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初中部为例”(课题批准号为:LSYB-2023-033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