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物教学中“微课 + 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难点与突破路径
姚传勇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科技学校
传统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去满足新一代学生所具有的学习需求,而且对于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育也是极为不利的。在这样的背景情形之下,“微课 + 翻转课堂”模式凭借自身短小精炼、互动性强并且以学生为中心的这些优势特点,逐渐吸引了广泛的关注目光。然而,由于中职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群体呈现出的学习特点,使得该模式在实际实施推进的过程当中面临着不少的挑战难题。针对其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以及探寻突破的路径展开探讨研究,对于推动中职教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以及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所指向的方向,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价值的。“
一、中职生物教学中“微课 + 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难点
(一)学生层面的难点
多数学生于初中阶段对生物学进行的系统学习是有所欠缺的,其知识结构呈现出零散的态势。如此一来,当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时,就难以达成良好的衔接效果。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学生要在课前自主去观看微课,进而完成初步的学习任务,随后在课堂上展开问题的探讨以及知识的应用环节。而这一系列要求,对学生所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方面,有着比较高的标准。不过就实际情况而言,中职学生普遍都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面对微课学习时,往往容易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甚至会将其直接忽略掉。这样的情况致使课堂上的讨论以及互动环节缺失了应有的基础[1]。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时间管理以及自律能力方面表现得较差。即便有着微课这样的学习资源摆在面前,也极有可能出现诸如不认真观看、不做笔记或者无法展开独立思考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教师层面的难点
教师在推动“微课 +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过程当中,是处于核心力量的关键位置的。然而在中职生物教学领域里,就教师层面来讲,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首先一点,部分教师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认知程度上是有所不足的。他们依旧习惯于传统的那种“讲授—记忆—练习”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这件事,缺乏足够的信心,甚至在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持有怀疑的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其次,微课的制作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求。高质量的微课,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还需要教师具备诸如视频录制、剪辑、配音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能力。但实际上,这些能力在中职教师这个群体当中,其普及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再加上教师本身的工作任务极为繁重,日常的备课、授课以及班级管理等诸多工作,已经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所以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2]。
(三)教学资源与过程管理的难点
就资源建设而言,生物学科的特性决定其对大量直观的图像、实验以及案例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以此来支撑教学活动。然而当下中职学校在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上,呈现出数量匮乏以及质量高低不一的状况。其中部分微课的内容呈现出极为严重的碎片化态势,系统性缺失,难以契合学生分层次学习所提出的要求。并且不同学校在硬件设施以及网络条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致使部分学生处于家中之时,无法拥有稳定可靠的学习设备或者良好的网络环境,进而不能确保微课观看过程的顺利进行。从教学过程管理角度来讲,同样存在着落实困难的问题。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务必完成微课的学习任务,可在实际的操作环节当中,教师很难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切实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此项任务,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以及考核机制。在课堂之上,尽管着重强调互动与探究环节,可是一旦学生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便极有可能出现课堂气氛冷清,或者仅有少数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状况,如此一来,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便难以达成。
二、中职生物教学中“微课 + 翻转课堂”模式突破路径
(一)学生学习能力与积极性的培养
就中职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以及自主学习习惯欠缺的状况而言,突破此困境的关键所在,乃是对其学习能力予以培养并将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首先,借助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课程或者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助力学生对科学的预习之法、信息检索的技巧以及时间管理的方式加以掌握,促使他们逐步适应那种“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学习模式。其次,学校与教师需要于课堂之外构建起学习的共同体,对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的行为加以鼓励,凭借同伴之间的互助以及合作讨论的途径,实现学习动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在布置微课任务之际,可结合小组积分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前的思考题,以此来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以及参与感。再者,教师应当引入多种不同的激励机制,像课前学习签到、学习成果展示、课堂表现加分等等,使得学生能够及时收获正向的反馈,进而逐步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3]。
(二)教师信息化素养与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在“微课 + 翻转课堂”的模式当中,教师承担着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以及教学设计能力予以提升,便成为突破困境的关键途径。首先,应当强化对教师的系统培训,学校可定期开展关于微课制作以及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专题研讨活动,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以及优秀教师来进行经验的分享,促使教师逐步掌握微课录制、后期剪辑以及课堂互动设计的相关技能。其次,要推动教师之间展开团队合作,鼓励学科组内部共同构建微课资源库,通过分工制作以及共享优质课程内容的方式,减轻单个教师所承担的工作负担。第三,在课堂组织环节,教师应着重对问题驱动以及探究式教学进行设计,防止课堂活动仅仅流于形式。例如,教师能够围绕微课的内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上展开讨论与实践,并借助分组汇报、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以及深度。
结语:
微课 + 翻转课堂”此种模式可不单单是一种在教学手段方面的革新举措,更是将信息化时代之下教育理念所发生的转变予以充分体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职生物教学领域之中,该模式的推广不但契合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际情况,而且也顺应了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时代发展要求。尽管在实践操作的过程里面,存在着涉及学生、教师、资源与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难点问题,但是通过对学习支持体系加以完善、将教师专业素养进行提升以及对教学资源配置予以优化等这些方式手段,是完全能够逐步达成突破的效果的。展望未来,中职教育应当更加着重于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达成深度融合的这种发展方向,持续不断地去探索那些具备个性化、互动化特点的教学路径方式,以此来推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实现全面的提升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富礼 . 探究微课教学模式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J]. 成才 ,2025,(07):179-180.
[2] 吴少珊 . 中职生物学教学中生物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J]. 新智慧 ,2025,(0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