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资源,育见童心
朱玉武
丹阳市埤城中心幼儿园 2123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 : 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形成了课程资源意识,搜集、整理、发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已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的关键动作。二维码作为当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产物,能对各种类型数据信息的收录、储存、流通和转换,逐渐成为一种适用性非常高的技术手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此技术能保持、优化课程资源,弥补活动中的幼儿自主实践体验比较的缺憾, 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曙光。
一、二维码的构建:深入浅出,点到为止
(一)二维码概念
二维码,从字面上看就是用两个维度 ( 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 来进行数据的编码,条形码只利用了一个维度 ( 水平方向 ) 表示信息,在另一个维度 ( 垂直方向 ) 没有意义 , 所以二维码比条形码有着更高的数据存储容量。
(二)二维码的结构
一个二维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功能图形和编码区域。

功能图形起到定位的作用
位置探测图形: 由三个黑白相间的大正方形嵌套组成,分别位于二维码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目的是为了确定二维码的大小和位置。
定位图形: 由两条黑白相间的直线组成,便于确定二维码的角度,纠正扭曲。
校正图形: 仅在版本2 以上存在,由三个黑白相间的小正方形嵌套组成,便于确定中心,纠正扭曲。
数据区记录了具体的数据信息,纠错信息与版本信息
数据和纠错码 : 记录了数据信息和相应的纠错码,纠错码的存在使得当一维码的数据出现允许范围内的错误时,也可以正确解码。
版本信息: 仅在版本7 以上存在,记录具体的版本信息格式信息: 记录使用的掩码和纠错等级。
此外二维码的外围还留有一圈空白区,主要是为了便于识别而存在。
(三)二维码的制作
制作二维码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网站都有,我园教师常用的为美篇、二维码生成器、草料二维码等。
1. 制作班本课程二维码:
在课程资源的日益更新下,教师根据班级幼儿兴趣生发班本课程并将课程文字资料、课件、视频资源进行整理重新编辑,以“美篇”为例制作静态码步骤如下:
(1)收集相关课程资源,按照园本要求整理归纳,图文编辑;
(2)打开美篇APP 注册登录,把收集整理好的图文稿编辑进入APP 保(3)点击美篇APP 下方“分享”,选择“海报”生成主题“二维码”。
2. 制作各项资源二维码
课程涉及到较多的人事物资源利用,如:户外各区域、种植地的植物、特殊职业等,为保证课程实施的顺利,教师共同整理编辑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信息,将园内每个区域、每棵植物、每样器械都录入二维码生成“活”的资源码,保存、下载、打印、制作、塑封膜处理挂于显眼处,供大家参考使用。
课程资源一览表
(园内资源)

为了方便教师在电脑、收集上共同使用,我们还特意将二维码转成链接,并整理到Word文档中,方便教师查阅相关课程资源。
二、二维码的运用:层层递进,穿针引线
在这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各类软件的运用,让幼儿园活动宣传力度能够快速地更新,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活动的最新动态,对幼儿园工作的实效性地掌握信息化,快人一步,为搭建良好的家园互动起到了互动促进作用!
(一)拓广度:动态链接,从一处到系列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投放二维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主探索扫码寻求相关经验,让幼儿自发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案例 : 散步时间,老师和孩子们来到种植园,发现果树上挂着大大小小颜色形状不同的二维码,这里面又藏着什么呢 ? 老师和孩子们拿着手机对着二维码一边扫,一边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与老师一起分享着自己的发现 :“老师,原来这棵是柿子树啊,柿子原来是这样长出来的呀,它什么时候能结出果子呢 ?”于是关于柿子的谈话主题又产生了 : 我们的柿子树什么时候可以结果﹖如果结果了会有小鸟来吃它们吗?我们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与工具守护果园? 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讨论得不亦乐乎。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巧妙地将果树生长的动态过程制作成二维码挂在相应的果树上,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巧妙地引导幼儿从感兴趣的植物出发生成新的活动,从一处衍生到一系列活动中,避免了以往的教师指挥式、幼儿“被自主式”的探索活动的出现,同时神奇的二维码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
(二)掘深度:实践探究,既意会又言传
在二维码的生成过程中孩子的意会是输入,言传是输出,这一过程是幼儿思维逐渐清晰形成图示的过程,为了让幼儿的思维发展可视化,教师进行了四重建构:通过说一说构建画面;通过做一做亲身感受;通过辩一辩解决冲突;通过想一想形成图示。
案例: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在不知不觉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充满了二维码,微信二维码、网页登录要用二维码、云柜取件要扫码……大一班的孩子对这些不规则的几何图案为何如此神奇很感兴趣。1. 谈一谈(我从孩子们这次谈话中捕捉到一个信息点,二维码的普遍使用与二维码带给我们生活中的便利。谈“二维码带来的便利”);2. 做一做(画之前,仔细观察二维码的构成特点。在寻找二维码生成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二维码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黑白模样了);3. 辩一辩(在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二维码,是不是都可以扫呢?);4. 想一想(关于二维码我们还想知道:“二维码是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呢?”“二维码是谁发明出来的?”“为什么二维码不会重复呢?”“二维码有没有被用完的一天呢?”“为什么有时候二维码会扫不出来呀?”“生成了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后,怎么知道有没有人扫呢?”……)。
从上述案例中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把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彻底点燃了,教师发现孩子们对二维码的兴趣点后,及时为孩子们提供机会进行交流支持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孩子们通过探索二维码,做到了主动去讨论、去发现、去操作、去制作等,在满足自身好奇心的同时,提升了对二维码的认识,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绘画过程中,孩子们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二维码的认识。
整个活动围绕二维码展开,新奇有趣,孩子们一方面丰富了认知经验,另一方面学习到了防骗手段,知道不是所有的二维码都是可以扫的。教师通过借助二维码这一脚手架,让幼儿意会更深,让言传更得法。
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迅速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总体来说二维码技术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里形成百花齐放的二维码资源库,往后我们会进一步探索专题教育、家园服务、教师培训等多种途径的应用,把二维码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资源的动能,推动了幼教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