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李家喜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加田田家炳学校

引言: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此时是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情境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将知识内容融入具体情境之中,符合体验式学习的规律。因此,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能,对于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态

(一)生活化情境:以日常生活为锚点,激活学生的关联认知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我上学了》和《口耳目》等课文,其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蕴含着丰富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口耳目》为例,教师在课前安排了“身体部位观察绘画”任务,旨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体部位,并通过绘画加深对各部位特征的理解。课堂上,教师构建了“人体器官模拟诊所”的互动环境,学生扮演“小医生”,通过具体行为如“口司言语、耳察声响”来阐释汉字的表意功能,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设计了“生活场景识字挑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运用所学汉字,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字表意逻辑性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对汉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从而提升了学习过程中的代入感和参与感。

(二)游戏化情境:构建趣味性,点燃学生的学习驱动力

低年级学生对游戏有天然的喜好,教材中的拼音和识字内容适合进行游戏化改造。例如,在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设计了“拼音王国闯关”活动:将拼音卡片隐藏在教室内,学生小组通过“搜寻认读”来解锁“拼读关”,并设置“积分荣誉制”;在二年级学习《找春天》之后,开展“春天词语接龙”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同时赋予学习过程以趣味性。

(三)问题化情境:创设认知冲突,驱动深度探究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中提出“为何小鸡画竹叶”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脚印解码意象;在《灰雀》中设置“列宁问灰雀隐意”的问题,驱动学生探究人物心理和对话,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四)多媒体化情境:融合视听元素,丰富感知体验

在信息化语境下,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感官的局限。例如,《四个太阳》利用动态视频呈现四季适配场景,形象地表达情感;《望天门山》整合实景视频与朗诵音频,营造“诗画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难点。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能

(一)兴趣激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传统教学中知识传递的单一性容易导致学生倦怠,情境教学通过多元化的场景重塑了吸引力。例如,《秋天》利用多媒体营造沉浸式秋景,学生主动描述分享,参与度从 40% 提升至 85% ;在“拼音闯关”中,学生为荣誉主动挑战,构建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生态。

(二)知识理解:从“抽象符号”到“具象认知”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情境教学有助于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认知。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通过动画模拟植物传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智慧”;《掌声》通过“角色代入”引导学生共情,突破理解困境,实现知识的具象化转化。

(三)能力养成:从“知识习得”到“实践转化”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运用,情境教学提供了实践场域。例如,《我说你做》构建了“指令互动情境”,锻炼“听辨- 执行- 表达”链条;在《搭船的鸟》之后,设计“小鸟观察记”写作活动,实现课文范式向写作的迁移,提升学生的

运用能力。

(四)情感升维:从“浅层认知”到“深度共鸣”

情境教学营造情感场域,触发学生共鸣。例如,《难忘的泼水节》通过视频展现民族团结,激发家国认同;《父亲、树林和鸟》利用多媒体构建“晨林情境”,帮助学生体悟对自然的热爱,赋予语文教学以情感意蕴。

三、情境教学应用案例解析 —— 以《日月水火》为例

(一)案例背景与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首先,通过一系列结构化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书写“日、月”等基础汉字;其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象形字的构词原理,即通过观察和联想,理解这些汉字是如何从具体自然现象中抽象化演变而来;最后,采用生动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汉字学习基础,并培育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情境化教学实施

情境导入:播放“汉字演变”动画,提问“古老符号与现代字的关联”,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构建“古- 今”认知桥梁。

核心情境:搭建“象形字闯关乐园”,设置三个阶段的任务。“图- 字辨识”环节通过甲骨文猜谜,积累文化徽章;“字理演绎”环节通过身体动作诠释字形表意,强化具身认知;“生活联想”环节引导学生将汉字与生活中的物象联系起来,拓展汉字的认知场域。

情境延伸:安排“象形字创意绘画”活动,使用“日、月”等字进行创作并配文,实现知识的创意运用与文化认同的深化。

(三)教学效能评估

在知识掌握方面,98% 的学生能够准确读写, 85% 的学生明晰象形字的逻辑;在兴趣参与方面,学生主动参与闯关、创意表达,回收的 100 份多元绘画作品彰显了学生的兴趣激活和文化理解;在文化认同方面,通过汉字探究与实践,学生感知到“观物取象”的智慧,提升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四、结论

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成效显著。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等情境的构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在兴趣激发、知识理解、能力养成、情感升维等多个维度实现了教学质效的跨越。情境教学为低年级语文素养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是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革新 [J]. 语文教学前沿,2023 (09): 5-8.

[2] 王丽。小学低年级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逻辑与策略优化 [J]. 基础教育研究,2024 (07): 32-35.

[3] 张悦。生活化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维度与实施路径 [J]. 教学与管理,2023 (30):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