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任务群理念的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与教材关联探究

作者

朱泽婷

云南省武定第一中学

引言: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为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命题质量直接影响选才精度与教学导向。当前命题虽遵循课标原则,聚焦经典与文化题材,但在文本范围、题型创新及难度把控上仍存不足。与此同时,任务群理念以整合性、情境性为核心,为文学类文本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教学从单一解读转向多元素养培育。深入分析高考命题现状、任务群理念内涵及命题与教材的关联,对优化命题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现状分析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紧密围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展开,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原则。在选材方面,偏向具有思想性、文学性的文本,像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题材中选取文章,促使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命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锻炼其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水平,从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进步。

(二)近年来命题特点

1.文体与选材:文体范畴内,小说和散文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小说出现频率更高。选材上,着重凸显文化自信,涵盖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乡土文化等诸多方面。例如,2019 年全国卷所选的鲁迅《理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精神;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卞之琳《石门阵》,生动体现了革命文化内涵。

2.题型与考查重点:题型较为稳定,主要为选择题与主观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分析;主观题则更注重文本内部情节梳理、情感剖析,同时涉及文本外部知识迁移、评价探究等能力的考查。以 2022 年新高考Ⅰ卷为例,选择题聚焦细节理解,主观题从情节和主题探究角度巧妙设问。

(三)命题存在问题分析

1.文本选择局限:虽然以小说、散文为主,但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范围不够宽泛,对一些小众却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挖掘不足,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

2.题型固化:部分题型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在新情境下难以有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一些主观题答案相对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3.难度把控不均:不同年份的试题难度波动较大,时而难度过高,使学生无从下手;时而难度过低,导致区分度不高,影响了选拔功能的精准发挥。

二、任务群理念内涵及在文学类文本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群理念概述

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千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

(二)文学类文本相关任务群解读

文学类文本相关任务群,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其功能指向回归审美价值,旨在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品味与能力,让文学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积淀。在题材类型上,从简单化走向多元化,语文教材涵盖古诗、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本,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内涵。内容样态从分离趋向聚合,改变以往单一教学模式,将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语文学习内容综合起来,促进学生从浅层次阅读迈向深层次阅读,提升个性审美与创造能力。

(三)任务群理念下文学类文本教学策略

教师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景落实任务群教学。情景分为现实与虚拟,例如教学《游子吟》时,结合诗歌情景创建图片,让学生沉浸其中,再设置音乐背景进行朗诵比赛,加深对文本理解,最后开展扩写活动,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同时,整合多种活动,如在教学《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时,让学生描述诗歌景物、将场景画成图画、展示评分以及创作诗歌,通过多元化活动,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知识运用与学习能力。

三、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与教材的关联分析

(一)文本选材关联

高考文学类文本选材常与教材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作品作者为教材中出现过的大家,像沈从文的《社戏》,学生初中阶段学过鲁迅的《社戏》,高中再接触沈从文版本,可建立对比阅读。同时,一些选材主题也与教材单元主题呼应,如现代文阅读Ⅰ围绕“调查研究”的话题,映射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到新文本阅读中 [1]。

(二)知识与能力考查关联

从知识考查来看,试题选项常关联教材内容。如试卷中提及的某些论述与教材中相关文章倡导一致,像 2023 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第 1 题选项涉及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资源”中《调查的技术》一文。在能力考查上,高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教材学习中培养的阅读分析能力,如对文本中重点词语含义的准确把握,对不同文学体裁艺术表现方式的探究等,这些都与教材中单元导语、学习任务所要求的能力相契合 [2]。

(三)任务群理念在命题与教材中的一致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任务群理念在高考命题与教材中得到一致体现。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为例,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多聚焦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与教材中必修、选择性必修所呈现的作家作品一致,如鲁迅、沈从文等作家作品。且对这类作品的阅读要求,如理解思想文化内涵、探究作品意蕴等,在高考试题命制中也有明确体现,考查学生对任务群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3]。

结语:

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在坚守立德树人导向的同时,需突破文本局限与题型固化问题,实现难度精准把控。任务群理念为解决命题与教学困境提供了路径,其倡导的情境化、整合化学习,既能丰富教学形式,又能为命题创新提供思路。命题与教材的紧密关联表明,需强化二者协同,以教材文本为基础拓展命题选材,以任务群目标校准能力考查方向。未来需进一步融合任务群理念与命题实践,通过多元文本、创新题型与科学难度设计,提升高考选拔功能与文学教育育人实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霞 . 高考文学类文本选材与统编教材的衔接研究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16):18-21.

[2] 李欣 .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对教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考查——以 2023 年新课标卷为例 [J]. 语文建设 ,2023(12):64-68.

[3] 王本华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教学与测评一致性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 ,2022,42(07):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