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家庭教育阅读推广服务的深度与温度
李海艳
昌平区图书馆馆员 北京 102200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全民阅读战略呈现从政策倡导到实践深化的演进路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标志着阅读推广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2020 年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2],要求构建覆盖城乡的阅读服务体系;至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化全民阅读活动”[3],强调阅读推广的精准化与长效化。这一系列发展变化,既彰显国家通过阅读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决心,也为公共图书馆职能转型提供了政策指引。
作为全民阅读体系的核心载体,公共图书馆在政策驱动下积极突破传统服务边界。各级图书馆以“书香社会”建设为抓手,通过总分馆制构建“15 分钟阅读圈”、开发数字阅读平台、培育品牌活动矩阵等创新实践,推动阅读服务从“阵地供给”向“场景嵌入”转型。在此过程中,家庭教育作为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延伸的重点领域。
昌平区“书香昌平·爱阅之城”建设作为典型实践,通过构建家庭阅读服务体系、打造亲子阅读场景、培育红领巾读书活动等具体举措,探索了公共图书馆将阅读推广融入家庭教育生态的有效路径,其经验可为同类机构开展社会教育服务提供参考方向。结合图书馆资源共享理论与社会力量参与理论,构建“深度服务”评价模型,系统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创新与品牌塑造,实现家庭教育阅读推广的专业指导(深度)与人文关怀(温度)的有机统一,以期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
2 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家庭教育服务深度
指公共图书馆通过资源整合与专业介入,实现从阅读推广到教育指导的层次跃升。涵盖资源精准供给(如分级阅读体系)、专业队伍构建(如阅读推广人认证)及效果评估机制(如深度服务模型)三个维度。
2.1.2 家庭教育服务温度
强调服务的人文关怀与情感联结,体现在特殊群体关怀(如无障碍设施建设)、场景化服务设计(如亲子阅读空间)及社区文化营造(如书香家庭评选)等实践层面。
2.2 理论基础
2.2.1 图书馆资源共享理论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指出,图书馆应“为书而建”转向“为人而建”[4]。昌平区构建总分馆体系,形成“15 分钟阅读圈”,实现文献资源通借通还,数字资源总量达393TB(2024 年数据),践行资源高效配置理念。2.2.2 社会力量参与理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强调“与社会共同构建”[5]。昌平区联合政协、教委、妇联等部门,引入雨枫书馆等社会机构,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服务格局,2024 年开展合作活动近 30 场次,参与人次突破12 万。
2.2.3 深度服务评价模型
本研究构建包含服务可达性(资源覆盖率)、服务专业性(活动设计)、服务持续性(用户粘性)的三维评价模型。通过对昌平区2022 年以来的两百余项活动进行量化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
3 昌平实践:家庭教育服务的三维建构
3.1 资源整合:构建家庭教育支持网络
3.1.1 物理空间优化
昌平区构建了以区图书馆、天通苑艺术中心图书馆、回龙观体育公园图书馆 3 个中心馆为核心,24 家镇(街道)图书分馆、1 个社区一卡通分馆、2 个特色分馆(弘文阁分馆、游历图书馆)及近 500 家村和社区图书室为服务网点的三级服务网络。新增 400 ㎡少儿阅览室,开设了 100 ㎡亲子阅览专区,目前区图书馆藏少儿图书25 万册,占馆藏总量的三分之一。
3.1.2 数字资源赋能
建成“名师讲坛数据库”等 8 个专题数据库,2024 年数字资源总量达 393TB,重点更新少儿绘本数据库。每年通过“昌平数字图书馆”平台开展线上活动 300 余场,特别是,2022 年冬奥知识竞赛 12 期参与量达 3 万人次。
3.1.3 人力资源培育
通过“征集 - 评选 - 培训”三维体系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以社区、企业、家庭等为单位征集阅读推广人500 余名;同步开展“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案例”评选,推选出近30 名金牌阅读推广人,其中3人获提名参与北京市级评选,并评选出书香社区 14 家、书香家庭 12 个、书香企业 3 家、书香机关 5 家,通过榜样示范激发家庭阅读活力。为提升服务专业性,图书馆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建培训基地,2024 年开展专题培训 12 场,覆盖 85% 工作人员;2025 年深化馆校合作,邀请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开设《幸福家庭,成就孩子——静心智慧父母研修班公益活动》培训班,将服务对象从儿童延伸至家长群体,形成“推广人培育 - 家庭赋能- 社区联动”的全链条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3.2 服务创新: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3.2.1 牌活动矩阵
好书好人生·昌平读书汇:北京市昌平区公共图书馆创新打造“好书好人生·昌平读书汇”品牌活动,以“阅读赋能成长,书香浸润家庭”为核心理念, 的常态化阅读推广机制。该活动年均开展线下主题分享会 6 场次,同步开通线上直播平 ,通过“名家导读 + 亲子共读 + 互动研讨”三维模式,形成区域特色文化 IP 活动聚焦家庭教育需求,精选涵盖传统文化、科学素养、心理健康、非遗传承等主题的优质书单,邀请学者、作家与观众面对面交流,配套开发亲子“阅读 +”体验系列活动,有效搭建起图书馆资源与家庭阅读场景的桥梁。
这种“政府主导、图书馆牵头、社会力量协同”的服务模式,既保障了阅读推广的专业性与持续性,又通过低门槛、强互动的设计激发家庭参与热情,为公共图书馆深化家庭教育服务提供了参考方向。
红领巾读书活动:北京市昌平区红领巾读书活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构建“传统文化 + 现代科技 + 社会实践”三位一体阅读体系,通过阅读、表演、征文、绘画等多元形式激发少年儿童阅读兴趣。活动以“童阅京彩 智引未来”为主题,创新打造“童绘未来 昌华绽放”青少年画展、“5·6 民族团结日”团扇绘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漆器 DIY 等特色“阅读 Π+Π′′ 活动,将非遗技艺传承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经典文化的活态传承。通过馆校联动机制,与区域内中心小学合作开展“图书馆探秘之旅”,将阅读与“五养”活动中的“养智”相融合,构建校级初赛 - 区级复赛 - 市级决赛的选拔平台,形成“资源整合 - 形式创新 - 科技融合 - 馆校协同”四维服务路径。活动依托完善的少儿阅读服务设施,构建“读 - 演 - 创 - 践”复合型体验场景,搭建家庭亲子阅读便捷渠道,有效提升少年儿童阅读素养与文化认同,促进家庭对青少年阅读的重视和支持,为家庭教育注入新活力。
诵读大赛:昌平区以诵读大赛、朗诵艺术节为载体,构建“传统文化解码 + 现代表达创新”的立体化诵读推广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家庭教育场景深度融合。作为北京市诵读大赛初赛区,昌平开设“声动暑期诵读昌图”专题培训班,聚焦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核心技巧教学,并通过亲子共诵、家庭组队参赛等形式,将诵读活动转化为家庭阅读互动场景。这种“以赛促读、以讲带练”的模式,既提升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水平,又通过家庭共同参与深化亲子阅读情感联结,彰显公共图书馆在拓展家庭教育服务维度、构建书香家庭生态中的独特价值。昌平区代表队连续多年在市级决赛中保持优异成绩,验证了区域文化底蕴的积淀,也为公共图书馆创新阅读推广路径、实现文化服务与家庭教育功能双向赋能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3.2.2 分众化服务设计
在公共图书馆家庭教育阅读推广服务的分众化设计实践中,立足不同群体需求特征,构建了精准化、有温度的服务体系:
青少年群体:立足未成年人价值观培育与家庭阅读场景融合,实施空间适龄化改造与服务创新。通过设立少儿阅览专区,配置矮化书架、自动化借阅设备及 优化物理空间以降低儿童阅读门槛;同步建设亲子阅览专区,结合暑期朗诵艺术节等品 庭阅读打卡”等形式,将图书馆转化为家庭阅读互动的核心场域。同时,利用六 儿童节、 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融入科普手工、绒花制作等文化体验,既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又通过亲子 同参 与深化家庭阅读情感联结,有效促进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与正确价值观形成。
女性群体:构建“阅读 + 生活美学”跨界服务体系,深化女性读者专项服务。与社会机构协同,设立昌平图书馆北七家镇雨枫分馆及天通苑艺术中心“静书馆”女性专题图书馆,其中“静书馆”阅览面积 150 平米,配备女性专题图书约 5000 余册,提供独立阅读空间;通过与雨枫书馆合作,整合女性书画展览、瑜伽培训等文化体验活动,形成“资源整合 - 技能提升 - 社群联结”的服务闭环。同时,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七夕节等节日开展女性专题阅读活动,日常融入插花、旗袍展示等生活美学内容,既满足女性深度阅读需求,又构建以阅读为核心的女性文化共同体,为妇女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实现个体素养提升与家庭阅读生态营造的双向赋能。
残障群体:构建“无障碍环境+ 社群赋能”服务体系,2024 年新增盲文图书150 余册,2025年开设“一月一影”无障碍观影专场,服务视障读者及家属 300 余人次;通过残健共融手工活动、个性化阅读指导等,推动视障读者获评中国盲文图书馆“借阅之星”。该实践不仅完善了特殊群体阅读资源精准供给机制,更通过与中国盲文图书馆、区盲人协会的协同合作,搭建起视障读者社会参与平台,彰显公共图书馆在促进社会包容中的责任担当。
3.3 品牌塑造:形成可持续服务生态
通过“评选机制 广服务的深化发展。一方面,依托“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 企业及机关典型,选拔金牌阅读推广人,形成阅 图书馆、基层小而美的书屋、书店、城市书房等空间, 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注重构建多方 通过动员中小学生参与红领巾读书活动、共享教 教育服务体系的支持,包括经费保障、资源对接等,以形成 展模式,切实提升家庭教育阅读推广服务的深度与温度。
4 效度检验:服务深度与温度的实现路径
通过量化与质性双维度验证了家庭教育阅读推广服务的深度与温度实现路径。
4.1 量化层面
资源覆盖与服务粘性数据彰显专业性与可达性:2024 年数字资源访问量达393TB,线下活动覆盖全部24 个镇街,“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每年吸引 印证空间服务均衡性;红领巾读书活动参与学校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25 年覆盖区域中心小学数量较 2024 年增长 50%,家长满意度超 98%,其中 95% 参与者认为活动“有效提升亲子关系”,90% 以上认可“资源针对性”,体现服务对家庭阅读需求的精准响应。
4.2 质性层面
特殊群体与社区反馈传递服务温度:视障读者李女士表示“一对一文化志愿者指导让我重拾阅读乐趣,这种关怀比资源更重要”,农村家长王先生提到“亲子阅览区绘本推荐解决了选书难问题”,社区书记则反映“书香家庭评选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周末图书馆室常满座”。
数据与口碑的双重验证,表明在构建“有深度、有温度”的家庭教育阅读服务体系上已形成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资源整合 - 服务创新 - 品牌塑造”的三维实践,有效推动了家庭阅读从“个体行为”向“社会风尚”转型。其经验表明,公共图书馆要实现家庭教育服务的深度与温度,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构建“全龄覆盖、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二是打造“线上+ 线下”融合的沉浸式体验;三是建立“政府- 社会-家庭”共治的生态体系。未来,随着 AI 技术、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家庭教育服务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亟需在服务智能化、评价科学化等方面开展前瞻性探索。
参考文献:
[1]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N]. 人民日报 , 2014-03-06.
[2] 中共中央宣传部 . 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 [Z]. 2020-10-30.
[3]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N]. 光明日报 , 2024-03-06.
[4] 阮冈纳赞 . 图书馆学五定律 [M]. 北京 : 书店 , 1935.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国际图联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 2022[EB/OL]. (2022-07-18)25-06-16]. https://www.unesco.org/zh/articles/public-library-manifesto-2022.
作者简介:李海艳,1982 年4 月,女,汉族,北京房山,中级馆员,本科,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