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小初衔接背景下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

王华

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753000

前言: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小学高段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文言文的时期,它既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基本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初中文言文学习搭起桥梁的重要过渡时期。有效的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文言文学习难度的提高和要求的变化,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和文化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小初衔接的大背景下,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衔接

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语文教学目标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小学高段的文言文教学多集中在对字词的简单理解和初步的阅读上,而对文言文的语法和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然而,初中文言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的了解,掌握比较复杂的语法知识,并且可以进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与写作[1]。这样的教学目标缺乏连贯性,使学生进入初中后很难适应文言文的学习,从而产生学习困难。

(二)教学内容选用不当

一些教师在选择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内容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造成教学内容难易不均。难度太大,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如果难度过低,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如有些教师选择了内容复杂、篇幅长的文言文作为教学内容,超过了小学高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觉得学习起来很吃力,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此外,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而在小学高段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文字的传授与译文的传授,而忽略了对文言文的文化内涵的发掘与传承。

(三)单一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高段的文言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互动少,趣味性差,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并且,一些教师还习惯于使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缺少利用多媒体等创新性教学手段的意识,这就造成了文言文教学中枯燥无味、引不起兴趣、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

二、小初衔接背景下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的解决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衔接规划

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共同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学习,确定各学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掌握教学目标间的衔接与递进关系。小学高段的文言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为前提,重视字词的积累、阅读的训练以及对文化的初步感知,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以小学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能力,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 [2]。同时,学校要组织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制订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学习特征,对教学内容、进度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教学目标的有序衔接,如小学高段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语法知识,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在初中起步阶段,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基础知识,顺利过渡。

(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文化内涵

教师在选择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选用长度适中、内容有趣、难度适中的文言文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材内容的系统、连贯性,使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互相联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水平,如在教学中可选用《自相矛盾》等经典的寓言故事,这样的作品内容生动有趣,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文言文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让他们对古代的文化常识、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有所了解,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教学《论语》选段时,可引入孔子生平事迹及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在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重要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当下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们有责任善加利用多媒体形式来丰富文言文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3]。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开趣味化和情境化的导入,展示相关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以及梁启超生平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独特之处。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在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画资源后,引导学生大致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进入正式学习课堂,思考“清末救国”的根本办法,如此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为将来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理解文言文打下基础。

总结:

总之,小初衔接背景下的小高段文言文教学,对学生在语文学习、文化传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小学高段文言文的教学质量,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久龙. 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突破”[J].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6):82-83.

[2] 马丽萍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策略 [J]. 宁夏教育 ,2023(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