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分年级生涯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与应用研究
刘欢欢 程浩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1 民办本科院校分年级生涯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1.1 目标分层原则
目标分层是分年级设计的核心依据,需根据学生在校四年的发展规律,构建“认知 - 探索 - 实践 - 冲刺”的递进式目标体系。大一阶段以“生涯认知”为核心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职业与专业的关联认知;大二侧重“方向探索”,引导学生结合兴趣与能力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大三聚焦“实践提升”,强化职业技能与职场适应力培养;大四围绕“就业冲刺”,解决简历优化、面试技巧、职业决策等实际问题。
1.2 需求导向原则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多具有“应用型需求突出”“就业焦虑较强”“实践意愿迫切”的特点,设计班会时需精准对接学生真实需求。可通过问卷调查、班委访谈、辅导员座谈等方式,动态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核心诉求:大一学生关注“专业学什么、未来做什么”;大二学生困惑“考研还是就业、如何提升竞争力”;大三学生急需“实习资源、职业技能培训”;大四学生面临“offer 选择、劳动合同签订”等问题。
1.3 校企协同原则
民办本科院校的生涯教育需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校企协同是关键路径。设计主题班会时,应邀请企业 HR、行业资深从业者、优秀校友参与,通过案例分享、模拟面试、职业问答等形式,将职场真实场景与需求引入课堂。例如,为大三学生开展“企业 HR 带你拆解岗位需求”主题班会,让学生直观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大二学生组织“校友职业发展路径分享会”,通过真实案例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方向。同时,可依托校企合作基地,将班会延伸至企业现场,增强教育的实践性与针对性。
2 分年级生涯教育主题班会的应用实践
2.1 大一:生涯认知启蒙,建立专业与职业关联
大一学生处于“适应期”,对专业认知模糊、职业规划意识薄弱,班会需以“启蒙”为核心,帮助学生建立专业与职业的初步关联。
主题设计:“走进我的专业——职业方向初探索”“大学四年,如何为职业打基础”。
实施路径:1. 邀请专业负责人开展“专业课程与职业能力匹配”讲座,明确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2. 组织“职业角色卡片”活动,让学生抽取不同职业卡片,分组讨论该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并与本专业课程对应;3.布置“职业人物访谈”作业,要求学生采访 1 位本专业相关从业者,撰写访谈报告,在下次班会分享。
应用效果:帮助大一学生快速消除专业迷茫,初步建立职业认知,为后续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2.2 大二:职业方向探索,明确个人发展路径
大二学生进入“定向期”,开始思考未来发展方向(考研、就业、创业等),班会需聚焦“探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与能力确定职业方向。
主题设计:“考研VS 就业——我的选择与理由”“职业能力测评与发展方向匹配”。
实施路径:1. 引入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 性格测试等工具,组织学生完成测评并分组分析报告,结合测评结果讨论适合的职业方向;2. 开展“考研 VS 就业”辩论赛,邀请考研成功学长与已就业校友担任评委,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两种路径的利弊;3. 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邀请学校创业指导老师开展“大学生创业政策与方向”微讲座,提供初步指导。
应用效果:帮助大二学生厘清发展思路,减少选择焦虑,逐步明确个人职业发展路径。
2.3 大三:实践能力提升,衔接职场需求
大三学生处于“实践期”,需将职业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班会需以“实践”为核心,提升学生的职场适应力与竞争力。
主题设计:“企业 HR 带你拆解岗位 JD”“实习那些事——避坑与成长”“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制定”。
实施路径:1. 邀请合作企业 HR 开展“岗位需求解析”分享,以本专业热门岗位为例,拆解岗位 JD 中的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课程学习、证书考取、实习实践满足需求;2. 组织“实习经验分享会”,邀请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分享实习中的问题(如职场沟通、任务执行)及解决方法,同时邀请辅导员讲解实习安全与权益保护知识;3. 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表”制定活动,学生结合岗位需求与自身短板,制定大三学年的技能提升计划(如考取英语六级、学习专业软件等),并在班会中互相点评、完善。
应用效果:帮助大三学生精准对接职场需求,明确实践重点,提升实习质量与职业技能,为大四就业做好准备。
2.4 大四:就业冲刺指导,解决实际就业问题
大四学生进入“冲刺期”,面临简历投递、面试、offer 选择等实际问题,班会需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提供针对性指导。
主题设计:“简历优化——让 HR 一眼选中你”“模拟面试实战与技巧点拨”“offer 对比与职业决策”。
实施路径:1. 邀请企业 HR 开展“简历批改工作坊”,学生携带个人简历,HR一对一指出问题并指导优化,同时分享简历筛选的核心标准;2. 组织“模拟面试大赛”,设置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环节,邀请 HR 担任评委,现场点评并讲解面试技巧(如礼仪、答题逻辑);3. 针对已收到offer 的学生,开展“offer对比沙龙”,从薪资福利、行业前景、职业发展空间等维度,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同时邀请辅导员讲解劳动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规避就业风险。
应用效果:帮助大四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难题,提升面试通过率与职业决策能力,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3 保障措施与优化方向
3.1 保障措施
师资保障:组建“辅导员 + 专业教师 + 企业导师”的生涯教育师资团队,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教师的生涯教育能力;2. 制度保障:将分年级生涯教育主题班会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明确班会频次(每学期
次)与考核标准,确保教育常态化;3. 资源保障:设立生涯教育专项经费,用于邀请企业导师、购买测评工具、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整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校企合作基地的资源,为班会提供支持。
3.2 优化方向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考研、就业、创业、出国),在分年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群体,开展小型化、个性化班会,提升指导精准度;2.动态调整:定期跟踪学生职业发展情况,结合就业市场变化(如新兴职业出现、行业需求调整),动态优化班会主题与内容;3. 数字化赋能:利用学校线上平台,搭建“生涯教育资源库”,上传班会课件、企业分享视频、测评工具等资源,方便学生课后学习与回顾。
4 结束语
本文明确了民办本科院校分年级生涯教育主题班会的四大设计原则,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给出应用实践方案,并提出保障措施与优化方向。研究构建的递进式教育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与就业竞争力。未来可进一步深化个性化与数字化探索,持续完善班会设计,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更强动力,更好地衔接学生发展与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雨桐 . 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反思——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5,8(11):120-123.
[2] 高振华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07):33-36.
[3] 孙玲 . 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32(06):36-40.
作者简介:
刘欢欢,女,硕士,从事青少年社会学研究,医药学院辅导员。
程浩,男,硕士,从事统计与计算金融研究,管理学院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