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刘鹏 周晓燕

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肥 230071

一、引言

随着全球建筑行业向工业化、绿色化转型,装配式建筑因其标准化生产、高效施工及低碳环保等优势,成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然而,传统二维设计模式难以应对装配式建筑复杂构件拆分、多专业协同及全产业链信息传递的挑战,导致设计效率低、施工冲突多、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参数化建模及信息共享机制,为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开展了广泛研究。国外研究侧重于BIM 与智能制造的集成,例如美国NIBS 协会提出BIM 与MES(制造执行系统)的协同框架,实现构件生产与安装的精准对接;国内则聚焦于本土化应用场景,如上海建工集团通过 BIM 平台实现装配式项目成本降低 12% 、工期缩短 18% 。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阶段应用,缺乏对全生命周期协同效应的深入探讨。

二、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优势

2.1 提高设计效率与精确度

BIM 技术通过参数化建模与多专业协同设计,显著缩短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周期。以青岛海尔空调 ( 上合 ) 智慧物联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 BIM 技术进行机电管线深化设计,累计优化洞口位置 126 个,导出深化图纸32 张,将管线碰撞问题解决于设计阶段。传统二维图纸需人工反复核对管线交叉问题,而 BIM 模型可自动检测冲突点,并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调整方案。钢结构装配式项目利用 BIM 技术进行复杂节点预拼装,将构件加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避免了现场返工。BIM 技术的参数化特性支持快速生成施工图与构件图,该项目通过模型直接输出加工图616 张,较传统绘图效率提升70% 以上。此外,BIM 模型与结构计算软件(如 PKPM-PC、YJK)的数据互通,可实时反馈设计变更对结构安全的影响,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2 全面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

BIM 技术通过施工模拟与数字化管理,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控。在青岛海尔空调 ( 上合 ) 智慧物联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中,施工单位利用BIM 模型对 PC 构件钢筋进行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并解决钢筋冲突问题,减少钢筋浪费。通过 BIM 平台对钢结构施工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构件加工图与安装图的自动生成,指导现场吊装作业。施工模拟技术可优化施工顺序,例如在青岛项目中,通过 4D 施工模拟(三维模型 + 时间维度)规划构件吊装路径,将单层施工周期缩短。此外,BIM 技术结合物联网设备(如RFID 标签、GPS 定位),可实时追踪构件运输与安装状态,确保施工进度可控。该项目通过二维码实现构件信息查询与定位,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端即可获取构件加工、运输及验收记录,提升现场管理效率。

2.3 优化资源配置与成本管理

BIM 技术通过工程量自动计算与资源动态调配,显著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河南奥克斯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年产 600 万套智能空调项目利用 BIM 模型自动统计构件工程量清单,辅助编制采购计划,减少材料浪费。在青岛海尔空调 ( 上合 ) 智慧物联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中,BIM 平台与 ERP 系统集成,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多算对比。通过 BIM 模型与进度计划的关联,可动态监控资源消耗情况,例如在混凝土浇筑阶段,系统自动计算模板、脚手架的周转次数,优化资源配置。此外,BIM 技术可辅助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通过模数化设计减少构件种类,降低模具成本。

2.4 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

BIM 技术通过能耗模拟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发展。在青岛项目中,BIM 模型集成日照、通风分析功能,优化建筑朝向与窗墙比,降低空调能耗。并通过 BIM 平台对建筑设施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BIM 技术还可辅助装配式建筑的拆除与回收设计,通过模型标注构件的材质与连接方式,便于后期拆解与再利用。此外,BIM 模型与碳排放计算工具集成,可量化评估装配式建筑的碳足迹,为绿色建筑认证提供数据支持。

三、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3.1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 BIM 技术发挥协同优势的关键环节。青岛海尔空调 ( 上合 ) 智慧物联绿色低碳示范项目采用 BIM 一体化设计平台,建筑、结构、机电专业在统一模型中协同工作,避免信息孤岛。通过BIM 模型进行标准化构件库的调用,例如河南奥克斯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年产 600 万套智能空调项目利用 BIM 技术进行钢结构深化设计,生成加工图与安装图,指导构件生产。此外,BIM 模型可进行多方案比选,例如在该项目中,通过能耗模拟优化保温层厚度,在满足节能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设计阶段还需考虑构件的拆分原则,项目遵循“少规格、多组合”原则,减少模具种类,提高生产效率。

3.2 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的核心是 BIM 模型与工厂生产系统的无缝对接。河南奥克斯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年产 600 万套智能空调项目将 BIM 模型数据直接导入数控机床,实现板材自动排版与切割,加工精度控制在 ±1mm 以内。青岛海尔空调( 上合)智慧物联绿色低碳示范项目通过 BIM 平台管理构件生产进度,实时反馈构件状态,确保按时交付。在构件质量控制方面,BIM 模型可标注钢筋规格、混凝土强度等参数,指导现场验收。此外,BIM 技术结合 RFID 标签,实现构件全生命周期追溯。例如项目在构件中嵌入 RFID 芯片,记录加工、运输及安装信息,便于后期维护。

3.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需充分发挥BIM 技术的可视化与协同优势。青岛海尔空调( 上合)智慧物联绿色低碳示范项目通过 BIM 模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吊装顺序与临时支撑方案,确保施工安全。河南奥克斯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年产 600 万套智能空调项目利用 BIM 平台进行进度管理,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及时调整资源投入。在质量管理方面,BIM 模型可标注构件安装偏差允许值,例如项目要求构件垂直度偏差 ⩽3mm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进行验收。此外,BIM 技术可辅助安全管理,例如在项目中,通过模型模拟高空作业风险点,制定防护措施。

3.4 运维阶段

运维阶段是 BIM 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河南奥克斯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年产 600 万套智能空调项目通过 BIM 平台集成设备运行数据,实现故障预警与维修计划制定。该项目利用 BIM 模型进行空间管理,优化办公区域布局。在能源管理方面,BIM 模型可接入能耗监测系统,实时分析能耗数据,提出节能优化建议。此外,BIM 技术可辅助应急管理,例如在该项目中,通过模型标注消防设施位置,制定疏散路线,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四、结语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实现了从设计到运维的全链条数字化升级。通过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施工协同及推动可持续发展,BIM技术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BIM 技术将进一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例如通过 AI 算法自动优化设计方案,或利用无人机与机器人实现施工过程的无人化管控。同时,需加强 BIM 标准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技术普及与行业协同。装配式建筑与BIM 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J]. 李世莲 . 广东建材 ,2023(11)

[2]  BIM 技术在某高层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J]. 胡秀俊 ; 方鲁兵 ; 魏晋晋 . 工程与建设 ,2022(05)

[3]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装修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J]. 何善能. 住宅与房地产 ,2023(08)

作者简介 : 刘鹏,男 (1986.08),汉族,安徽人,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