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意识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创新模式研究
舒清亮
靖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7306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就是引导各族人民树立共同体意识,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心理意识。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思政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国家凝聚力,对于提升中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很多青少年都会被各种不同的文化与价值观念所左右,而忽略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根源。因此,在中职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将共同体意识理念融入其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通过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能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多元化文化环境中寻找自己的文化归宿,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认识和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推动优秀文化的创造性发展[1]。
二、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
(一)整合教学资源,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数字化学习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可以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提升学习体验,提升思政教学的效率。在进行中职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对历史场景的虚拟模拟再现、线上互动式的文化体验,生成富有本土色彩的教育内容,提高课程的魅力。
例如,中职思政教师可以把民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中,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等等,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援疆”和“援藏”等项目上,都出现了不少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新中国建立后,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有关案例,透过鲜活的案例,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中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运用好网络技术与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的信息技术方法,建立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育人平台,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更加系统化和便利化。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中职院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联系社会实践,建构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中职院校应该利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学生从象牙塔中解脱出来,到基层地方中感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在教育的实践中,中职教师还要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时进行课程改革,在课堂上把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贯穿于课堂之中,使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直观的认识。
例如,中职院校可以开展学生义务下乡支教活动,学生能够支教过程中,明确推动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在中职院校开展志愿者活动,对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清洁、扶贫助困、旧衣服回收等公益项目,使学生可以打破地域、民族和文化的界线,真正做到点对点的帮助,从而加强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认同与归属感。在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具有“国家振兴有我,国家建设有我”的自觉意识,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投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潮中去,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习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性
教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创新地纳入到中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与现行的课程紧密结合,保证学生能够系统性、深度了解共同体意识的含义。中职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研学、情景模拟、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去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来展示民族团结的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课堂中里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去 [2]。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的交流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国家团结的意义。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加深其对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理解。为了更好的将共同体意识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民族统一相关的项目研究,通过调查与访谈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各个民族的生活条件与文化特点的了解,明白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践意义。与此同时,在中职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在校园文化、师生交往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结语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主线任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将共同体意识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对实现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职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使共同体意识真正进入课堂和教材之中,将课程内容和共同体意识进行有机的整合与贯通,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学生将共同体意识牢记于心。
参考文献:
[1] 高长花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构建与实践研究 [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5,47(1):40-44.
[2] 李文渊 . 面向班主任教育工作铸牢中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探索研究 [J]. 大众文艺 ,2025,(12):162-164.
[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 2025 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项研究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研究)(立项的项目编号为:2025zlzxxyb07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