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驱动下高职院校OMO 教学模式的研究
宋艳 周锦茹 张风彦 马艳平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铜川 727031
一、数智化概念及研究意义
数智化教育教学特征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 等技术为支撑,实现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诊断、学习资源的颗粒化重构及评价体系的动态化反馈。数智化技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从“传统线下课堂”向“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型,从起初”线上资源 + 线下课堂”的简单叠加,发展为”数据驱动备课-智能分层教学 - 场景融合实践”的三维体系,目的是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核心是通过技术支持将传统教育与数字化教育衔接。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面临“理论与职业需求脱节”“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教学效率低”等问题,需借助数智化手段支持优化教学模式。主要意义是丰富数智化教育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为 OMO 教学模式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课程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
二、政策导向
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进步。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明确要求,高职院校需构建“一体化智能化教学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国家政策导向指引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OMO)成为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线上线下教学环节衔接不足、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三、OMO 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OMO 教学模式应用现状
OMO 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高职教学中,结合国家智慧教学平台实现针对性差异性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数字资源媒体化: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技术提供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学习资源。
线上线下融合性:学生采用 " 课前线上平台自主学习 + 线下课堂学习 + 课后线上平台自主学习" 的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
学生主体性: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内容及方式。
增强互动性:线上线下都可以通过小组协作、实时互动、问题讨论等方式增强师生沟通、生生互动。
教学针对性:通过平台数据分析结果实现个性化差异性教学。
2.OMO 教学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主流教育模式:预计到2025-2030 年,OMO 教学模式将成为中国在线教育行业主流。
深度融合数智技术:结合AI 辅助教学系统,实现个性化差异性学习规划和沉浸式课堂体验。
增强学习互动性:直播课、学习社区、双师课堂等学习模式成为主流,推动学习过程从" 单向输出" 向" 双向互动" 的转型。
教学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的”标准化”转向”精细化”发展,满足教育不同领域的个性化需求。
融合跨学科领域:与 STEAM 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智化驱动下OMO 教学模式的设计框架
(一)OMO 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基于数智平台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个性化资源与任务;
就业职业导向:将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与高职学生职业场景结合,设计结合专业就业岗位的项目任务,如护理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聚焦医院信息化操作要求来设置项目任务,提升学生岗位操作技能,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需求。
数智技术匹配:选择教师学生容易操作、功能匹配的数智工具。
(二)OMO 教学流程设计
1. 课前:线上学习平台自主预习
数智平台推送模块化资源(如微课视频、头脑风暴讨论、学习任务书等),学生完成线上测试,AI 自动分析薄弱点并反馈给教师。
2. 课中:线下课堂互动深化学习内容
教师结合课前线上测试反馈数据,解决重难点,开展小组讨论、汇报等,借助课堂教学控制软件、投屏工具、互动白板联动线上学习资源,实时查看学生预习的数据,给予鼓励肯定,提升学生课前学习的动力。
3. 课后:线上内容巩固并拓展学习任务
差异化教学,布置分层作业(基础操作题 + 职业拓展题),线上批改作业并生成个性化错题解析;学生通过数智平台参与线上答疑、小组协作项目。
(三)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有三部分,基础性评价、过程性评
价和终结性评价。引入“增值评价 + 四元主体 + 六阶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师评价模式,不仅教师评价,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评价、同学之间、还有AI 系统也要进行评价。

“增值评价 + 四元主体 + 六阶评价”体系
五、教学中的挑战与对策
(一)主要挑战
1. 数智教学资源与课程匹配性低:现有高职数字课程资源多为通用型,缺乏高职职业岗位特色;
2. 学生自主学习差异大:部分高职学生线上平台学习会有拖延,影响OMO 混合式教学的节奏;
3. 教师数智素养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等问题,AI 教学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缺乏,部分教师对AI 工具、数据分析平台不熟悉。
(二)解决对策
1. 和企业共建特色资源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企业技术人员讨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开发贴合高职专业的数智化教学资源;
2. 强化教师数智化技能培训:学校组织开展数智化教学能力专项培训,配套教学案例库与数智化技术支持;
3. 教学中优化激励机制:通过数智平台设置“任务闯关”“头脑风暴打卡”“学习积分”等,同时结合线下课堂进行表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六、结论与展望
数智化驱动下的 OMO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路径,其核心是通过数智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与“职业场景融合”。未来继续探索 AI 技术在教学决策中全方位的应用,推动 OMO 混合式教学向“内涵提升”转变,最终达成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服务职业发展、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数字技术驱动 OMO 教学模式研究与路径探索 [J]. 高教学刊 . 2025,11 (02) : 5-8+13 .
[2] 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理论框架、发展路径及未来图景——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 [J]. 成人教育 . 2023,43 (11) :47-56.
[3] 高校 OMO 生态化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J]. 2025 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集 (2025): 139-140.
[4] 高职院校医学基础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析[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23 (04) : 22-26.
[5] 基于“雨课堂”的OMO 模式:开启高等教育智慧教学新范式[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37 (20) : 145-147
[6] 高校 OMO 融合式教学的内涵、应用基础及实施建议 [J]. 科学咨询 . 2024 (20): 87-91.
项 目:陕西省2025 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25SZX597
课题名称:数智化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姓名 : 宋艳 出生年月 :1984 年 7 月 性别 : 女 民族 : 汉 籍贯 : 陕西渭南 职务或职称: 副教授 科室:计算机教研室 学历: 硕士 研究方向 : 嵌入式系统,信息化,教学改革 单位全称:邮政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