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实践探究

作者

王峰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

引言:物理学科作为基础科学,不仅包含丰富科学知识还蕴含深厚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初中阶段正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物理教学过程,既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方向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探究立足初中物理学科特点,探索知识教学、实验活动及评价体系中思政教育融入路径,期望能够构建物理学科育人新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发展。

一、物理知识教学如何渗透思政元素

初中物理知识教学渗透思政元素应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史引入,讲述牛顿、伽利略等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事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索精神,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现代科技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机械运动单元教学中结合高铁技术发展历程,既讲解速度加速度概念又展现中国速度背后创新精神,电学知识教学时引入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破缺失电子理论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需要勇于质疑权威精神,能量转化学习中结合能源危机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环保意识。这些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自然融合,避免生硬说教实现润物无声教育效果。

物理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需注重情境创设与思维启发,教师应当围绕物理现象设计富含思政内涵情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悟科学思想与人文价值。例如讲解光学知识时,通过看见与被看见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观察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精神,压强原理教学中通过讨论水坝设计与安全问题,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热学知识讲解时结合全球气候变化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师应注重物理公式背后哲学思想挖掘,如牛顿运动定律中蕴含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质能方程中包含物质转化哲理,通过这些深层次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实现物理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培养有机统一。

二、实验活动教学如何彰显思政价值

物理实验活动作为学科核心环节,承载着科学精神传承与思政价值引领双重功能,在声现象单元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传播规律,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与严谨求实作风。声音实验具有直观性强、材料易得等特点为思政教育提供天然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探究历程中科学家坚持不懈精神,理解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关系。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音叉振动观察、弦线震动分析等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分工负责精神,实验过程中强调数据记录准确性、现象观察全面性以及结论推导逻辑性,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结合噪声污染、超声波医疗应用等社会热点拓展实验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入挖掘声学实验思政内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设计探寻校园声音主题实验活动,先组织学生用橡皮筋制作简易乐器,观察橡皮筋振动与声音高低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振动频率影响声音特性体验探索成功喜悦。随后引导学生使用纸杯电话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原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声波传播规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接着带领学生探究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差异,使用木棒传声实验感受固体传声效果,理解科学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最后设计环保主题拓展,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噪声分布分析噪声来源,提出改善方案,既巩固声学知识又培养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实验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感悟,从中国传统击鼓传花、擂鼓报警等民族文化谈起,到现代声纳技术、超声医疗等科技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科技兴趣,实现物理实验教学思政价值彰显。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堂评价体系如何强化思政功能

初中物理课堂评价体系强化思政功能需突破传统考核模式局限,构建多维立体评价机制,课堂评价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更应关注其科学素养培育与价值观塑造。在压强教学中评价体系可以从学习态度、探究能力、思维品质、合作精神四个维度展开,形成全方位考察标准,学习态度方面关注学生对压强知识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评价其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探究能力方面考察学生设计压强实验方案能力,评价其动手实践与问题解决水平。思维品质方面关注学生分析压强现象逻辑思路,评价其辩证思考与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方面考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与责任担当。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包括实时观察、实验记录等形式,避免单一试卷考核局限性,评价过程注重引导激励,通过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恰当质疑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工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压强单元教学评价应当设计水坝安全工程师综合评价案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评价全过程,教师先创设情境:某地拟建水坝需要学生团队作为工程师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评价内容包括:一是知识理解评价,学生需分析水坝底部承受压强大小与影响因素体现对压强概念理解,二是实验探究评价,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水坝形状与强度关系体现科学探究能力。三是应用创新评价,学生提出水坝安全设计方案体现创新思维,四是责任意识评价,学生分析水坝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提出环保措施体现社会责任感。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方式,记录学生从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到成果展示全过程表现,小组内开展互评培养公正客观态度,小组间进行评比促进相互学习,教师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这一评价案例既考查学生压强知识掌握情况,又关注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学会科学知识还领悟责任担当意识,真正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塑造同步推进。

结论:初中物理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践探究表明,通过知识教学渗透思政内涵、实验活动彰显思政价值、评价体系强化思政功能三方面协同推进,能够有效实现物理学科育人目标。物理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实验探究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课堂评价与思想培养相辅相成。这种融合方式既符合物理学科特点又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提供有效路径。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学科思政长效机制建设,推动物理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可推广经验与模式。

参考文献

[1] 何婧 , 高永伟 , 李广富 , 等 .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J]. 物理通报 , 2021, 000(012):64-66,70.

[2] 孙永茂 . 初中物理教材中思政元素的量化分析——以教科版教材为例[J]. 物理通报 , 2022(11):64-67.

[3] 杨澜 . 初中物理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研究 [D]. 西北民族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