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及其评价研究

作者

屈会珂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明珠世纪小学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引言:小学科学课程是启蒙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基石,实验教学更是其中核心环节,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意义重大。科学思维能力涵盖观察、分析、推理等多种形式,是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钥匙”。但当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重知识轻思维、实验设计缺乏深度、评价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因此,深入探究培养策略与评价方法迫在眉睫。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关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科学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着紧密且相互促进的深刻联系。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以其直观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直接观察实验现象开启科学探索之旅。这种观察并非简单的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实验中的各种变化,如颜色的改变、形态的变化等,这为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奠定了基础,而观察力是科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实验过程中,各种新奇的现象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提出一系列问题。从“为什么会这样”到“如果改变某个条件会怎样”,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和深化。

为了解答疑问,学生需要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方法,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阶段,学生需要严谨细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培养了他们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态度。

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得出结论并尝试解释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可以说,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贯穿了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可通过多方面策略加以实现。

情境创设是激发思维兴趣的源头。教师应巧妙结合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实验情境。比如,在讲解“热胀冷缩”原理时,可以设置“被踩瘪的乒乓球如何恢复原状”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和好奇心,主动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为后续深入学习与思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问题引导是推动思维深入的关键。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在实验前,提出引导性观察问题,如“实验中会出现哪些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实验中,抛出分析性问题,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促使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实验后,给出拓展性问题,例如“如果改变某个条件,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探究是拓展思维广度的有效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碰撞思维火花,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控制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拓宽思维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同时,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肯定他们的思维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评价研究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能为后续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进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评价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应秉持全面性与客观性原则。全面性要求评价涵盖学生观察、提问、假设、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论推导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例如,在观察实验现象时,评价学生能否细致入微地捕捉关键信息;在提出假设环节,考量学生假设的合理性与创新性。客观性则强调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避免主观偏见,以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思维水平。

评价方法需多元化。课堂观察是重要方式,教师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留意他们的操作规范性、遇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以及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动,从中洞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验报告评价能考查学生对实验目的、步骤、结果的理解与总结能力,以及能否运用科学语言准确表达。此外,开展小组互评与学生自评也不可或缺。小组互评可让学生从同伴视角发现自身思维的优缺点,学生自评则能增强其自我反思意识,促进自我提升。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在科学思维方面的长处与不足。教师根据评价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助力学生逐步完善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结: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可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以问题引导推动思维深入,借小组合作拓展广度,鼓励学生质疑并给予积极反馈评价。多策略并用,能有效提升学生科学思维,为其科学素养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旸 . 建立学生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J]. 小学科学 , 2025, (20):118-120.

[2] 陈彬 . 中国古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理论和方法 [N]. 中国科学报 ,2025-08-08 (004).

[3] 王许乐 , 赵艳丽 , 彭文博 , 杨国红 . 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对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J]. 卫生职业教育 , 2025, 43 (17):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