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课程思政背景下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挖掘与应用

作者

撒阿兰

石河子第四中学

引言

伴随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目标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培育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的全方位发展,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还需要充分地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初中英语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使命,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就要积极地为学生融入德育元素,从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保证整个社会得以有序运行的基础,也是人类个体融入社会的必备素养,当前阶段,初中生正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规则教育德育素材。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可以在语言学习的同时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学会遵守社会规范,这样不仅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时,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关于交通方式的词汇和句型,如“take the subway”“ride a bike”等,之后为学生设置“模拟过马路”的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组并且制作红绿灯、斑马线等道具,其中一组学生要扮演行人、骑车者、司机,另一组学生则要给与观察并评价 [1]。

在情境中学生可以用英语交流:“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ridea bike. I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关于交通规则的内容,从而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交通规则对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地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觉行为。

二、在英语阅读中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生态环保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是教育的重要责任,初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与自然、动物相关的阅读内容,这些内容是教师渗透环保教育的绝佳载体。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英语阅读材料进行环保教育,结合生动的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共情心,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得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以人教版教材《Why do you like pandas?》为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内容,从而学习关于动物的词汇和描述性语句,然后再为学生播放我国大熊猫保护基地的纪录片片段,启发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pandas ?”学生可以尝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设计制作“保护动物”为主题的英语海报,写上相关的环保标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保护动物和自然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地将环保意识转化为行动意愿。

三、开展积极的价值观引导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同时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话题都涉及到生活态度、人生追求等德育内容,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思政教育元素,所以教师务必要在教学中开展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地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学习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实现课程思政中“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的时候,就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关于频率的词汇和句型,之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关于“我的运动习惯”的英语表达分享,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运动及锻炼频率。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组数据,进一步地为学生说明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及缺乏运动的危害,并且鼓励学生尝试制定个人的英语运动计划,如此,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地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能逐渐地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进而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

结束语:

初中英语学科的思政教育环节要求教师把中外优秀文化、本民族文明及健全的人格融合在一起,对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切实地发掘初中英语教材里丰富的思政德育素材,从而按部就班地为学生精心地规划教学各环节,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规则意识,在英语阅读中培养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开展积极的价值观引导等方式不断地拓展教学的内涵,以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从而达成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德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程华 . 德育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J]. 教育界 , 2025,(17): 137-139.

[2] 万珉嵩. 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J]. 全国优秀作文选 ( 教师教育 ), 2025, (03):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