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在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沈忻懿
昆山市张浦震阳实验学校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以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是联系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的一座桥梁,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中国故事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将中国故事引入英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在交叉学科情境中的融合和运用。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学习应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文化意义的真实情境,激发其表达欲望与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应具备任务驱动性,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
在译林版(2024 版)七年级上册“Greetings”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不一样的问候”的任务,引导学生用英语呈现不同全球不同地区人们的问候方式,如英语常见的有“How are you!”、“Good morning!”、“Howdy!”等,又如中国式问候还有“Did you eat yet”。教师在教室内部布置多种场景,让学生了解不同场景的问候方式,在实践中加深对问候语的正确应用,同时了解中西在问候语中的不同文化习俗,从而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表达的有机统一。
二、实施项目式学习,促进深度探究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长期探究项目解决真实问题,整合多学科知识,发展综合能力,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主题项目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中国文化主题进行深入探究与成果展示,项目应包含明确的目标、阶段性任务、合作分工与成果呈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升研究能力、协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在译林版(2024 版)七年级上册“What do you like to do!”单元中,教师可结合该单元内容,引导学生以“My Favorite Chinese Tradition”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法、剪纸、京剧、茶艺、武术等,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体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每小组派出代表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个人兴趣及观点,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及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研究其历史发展与特点,并用英语写介绍文稿,录制短视频,深化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实现英语语言技能与文化知识的深度融合。
三、整合多模态资源,丰富表达形式
多模态话语理论认为,意义的构建依赖语言,还包括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媒介进行表达,如 PPT、短视频、海报、戏剧表演等,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多模态表达符合当代青少年的信息接收习惯,也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提升学习的参与度与创造力。
在译林版(2024 版)七年级上册“School days”单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A Day in an Ancient Chinese School”为主题,将中国古代学堂的一天用英语进行讲述,具体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古代学子读书、师生互动的场景。如教师扮演孔子,其他学生扮演学生,将孔子与颜回、子贡、子路等经典场景进行呈现,并用英语配音解说,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片段展示相关活动,这种多模态整合使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语言表达的表现力与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四、创新评价机制,关注过程与素养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单纯的终结性评价,要将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上,要考虑到语言能力、文化理解、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等各个方面,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互评,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
在译林版(2024 版)七年级上册“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单元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China’s 24 Solar Terms”为主题,将节气与季节变化联系起来,用英语介绍“立春”“清明”“冬至”等节气的含义与习俗,学生可分组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插入节气相关的图片,如春耕、清明扫墓、冬至吃饺子,并用英语配音解说,比如在介绍“清明”时,学生除了描述天气外,还解释其文化内涵。教师可从“创意构思”“文化表达”“语言流畅度”“舞台表现”等维度进行评分,并组织同学互评,促进反思与改进,这种多元评价机制,有助于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其在语言与文化素养上的持续发展。
结语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是新时期初中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既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又为跨学科教育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情境创设、项目式学习、多模态表达等方法,教师能够构建富有深度的英语课堂,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拓展文化素材,创新教学形式,加强家校社协同,使“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真正成为连接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桥梁,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 黄丽丽 .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J]. 学苑教育 , 2024(35):91-93.
[2] 丁红华 . 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初中英语中国元素教学探析 [J].校园英语 , 2022(4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