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妇产科护理实践基地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陈静 陈立秋
辽宁省抚顺市卫生学校 辽宁省抚顺市 113006
引言:
中职妇产科护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经历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也要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种专业能力。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应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倾斜到妇产科护理专业中,积极地构建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实现职校和医院的双赢,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构建中职妇产科护理实践基地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卫健委的相关资料,我国医疗领域对护士的专业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数据表示,由于我国医疗行业、医院布局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等需求并未实现完全同步,这就造成中职院校大规模招生、教学内容质量较低、生源质量不够高等种种情况。在此背景下,中职教育就应在危机中孕育生机,在现实发展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对中职妇产科护理专业而言,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技能与学生今后步入的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表现在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活动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存在差距等。因此,通过开展实践基地产教融合,才能帮助学生提升沟通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危急的重症病人时,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处理问题。并且产教融合还能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以及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护理操作技巧,意义重大[1]。
二、中职妇产科护理实践基地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最近这些年来,我国教育部对中职教育愈加重视,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对技能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领域也越来越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人员。在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中也指出了加强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长与理论教学的时长保持同等的状态。为了能严格落实教育部的要求,中职院校的妇产科护理专业就应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力度,并且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一方面中职院校的妇产科护理专业应结合现阶段医疗领域的发展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规划中来,保证教学内容是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应多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具有专业素养 [2]。
(二)校企合作双赢原则
现阶段中职院校产教融合不断深入,中职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与医院之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并且,由于教育部开始加大对产教融合的重视与支持,中职院校更应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产教融合中来。在产教融合中,应坚持校企合作双赢的原则,中职院校应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起实践基地,这样能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接触到最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工作的细节、流程更加了解。
在这一过程中,中职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还应与医疗机构开展现代学徒、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多样的培养模式,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还满足了医疗机构的用人需求。
三、中职妇产科护理实践基地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对中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实践基地建设而言,最重要的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当地的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积极地鼓励中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发展,给予中职院校专项资金来进行基地设施建设,比如打造全真实训基地等,在基地中配备更多的专业设备,比如吸氧装置、模拟人、护理床以及心肺复苏模型等,满足学生各种实训的需求。此外,中职院校的妇产科护理专业还应联合其他的学校或者是医疗机构在实践基地开展丰富的实训活动,并鼓励学生多参与,对于参与次数较多的学生可以多计算学分,并给予奖学金等奖励,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
(二)完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妇产科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时,还应遵守基地的相关管理制度。因此,中职院校应与医疗机构联合一起制定完善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主要包含学生的行为管理、设备使用管理以及实训制度。其中,学生应在实训时保证不漏下任何一节课,请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在使用相关的设备时,应爱护设备、主动做好设备管理,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告知教师进行处理;在实训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训活动和考试,从而检验自身的学习情况。在这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下,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地进行实践,也减轻了教师的管理压力。
(三)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在构建中职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产教融合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实践基地的打造不单单是学校的任务,医疗机构、当地政府以及学生都应加入实践基地的打造中来。在开展产教融合时,应坚持以学生今后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中职院校应与医疗机构等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医疗机构将一些前沿的资源带入学校开展教学。比如可以选派较多的专业人员到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在最真实的场景中接受最专业的教育,真正地走到工作的一线去,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当地政府也应加入产教融合构建中来,为中职院校和医疗机构牵线搭桥,开展订单培养计划,真正地实现中职院校对医疗机构的人才输送、医疗机构对中职院校的技术输送。这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职业观,规划出一条更加合适的学习路径 [4]。
(四)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那么,对中职院校而言,则应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中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亲身地学会操作一些简单的医疗设备,熟悉工作的流程。学生在校时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多掌握理论知识,了解现阶段医疗行业的特点。此外,妇产科护理专业还应在学校内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潜能。通过竞赛也能树立起一些先进的学习榜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专业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才能真正地实现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双赢,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型护理人才,提升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解决社会上结构性失业的情况,为医疗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俊 , 欧锦欣 . 区域产教合作治理中的学校策略 : 基于职业院校校长能力中介效应的解释框架 [J]. 职教通讯 ,2025(3):5-13.
[2] 刘芳 , 吉标 .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视导的主要内涵、产生逻辑及实践路向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4,45(8):28-33.
[3] 赵学瑶 , 杨成明 . 主体性视角下职业本科院校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意愿与行为研究 [J]. 职教论坛 ,2025,41(5):78-86.
[4] 周宏强, 岳炫. 新一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产教融合:内涵、难点与突破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5,46(9):46-50.
作者简介: 陈静,女(1973-12),辽宁省北票市人,汉族 ,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 儿科护理教育,妇产科护理教育 母婴照护
陈立秋,女,1979 年 6 月,辽宁省锦州市人,汉族,本科,高级讲师,抚顺市卫生学校,研究方向: 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