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现状及解决办法     

作者

赵会军 黄成杨 韩广乾 武东 车艳琪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建筑工程安全一直以来是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激增,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建筑工地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工作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工程的顺利完成。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监督体系虽然有了明显的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安全监管制度的执行力不足、安全文化建设滞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改进和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现状

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制度是确保建筑项目安全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体系。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均设有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检查和管理。然而,尽管我国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方面有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部分地区的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往往存在监管盲区,未能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其次,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上重视程度不高,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对安全的投入,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再次,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够科学和系统,许多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监督管理不到位。最后,技术手段的滞后也是导致建筑工程安全隐患频发的原因之一。尽管建筑业逐渐开始引入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但在大多数施工现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来提高监管效率。

二、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过程中,存在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监督制度执行不力。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制度虽有完善,但实际操作中,监管人员的专业性和责任感缺乏,导致监督工作形同虚设。一些施工企业在监管人员不严格的情况下,往往存在违反安全规章操作的行为。其次,施工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员工培训不到位。许多企业将安全视为一种负担,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机制,导致部分工人未能充分理解并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的缺失使得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在高风险作业环节。第三,技术手段滞后。尽管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大多数建筑工地在安全管理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监督和检查模式。缺乏先进的监控技术和安全管理平台,导致难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程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第四,监管机制不健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层级,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部门职能重叠或职责不清,导致安全监督工作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监管部门对施工企业的处罚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在面临安全监管时常采取应付的态度,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改进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的解决办法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办法。首先,完善政策法规建设,明确安全监管职责。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确保各级监管部门在执行安全监管时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增强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同时,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责任重叠或推诿的情况。其次,提高施工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技能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水平。同时,要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升其对安全管理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此外,施工企业应积极引入安全管理创新,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形成全员参与、全程监督的良好安全管理氛围。第三,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智能化监管。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度,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应加快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监控与实时预警。通过安装智能监控系统、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第四,加强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监管人员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的核心力量,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安全监管的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应急能力和责任心,确保能够有效识别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第五,增强安全检查的频次和力度。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针对高风险环节,要加强重点监控,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改措施,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处罚,以此推动施工单位重视安全管理。

四、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逐步现代化,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将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手段的融合。未来的安全监督工作将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和大数据化,依托科技力量实现更为高效、精细的安全监管。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工程的安全文化也将不断发展,施工企业将更加重视员工安全培训与管理制度的落实,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率和创新能力。未来,企业将积极推动建筑安全的技术创新,不断引入智能化监测设备及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以减少人为失误,提升安全保障。通过科技、管理和政策的综合作用,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体系将在未来更加完善,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监管模式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五、结论

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是保障施工安全、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执行力不足、技术手段滞后、企业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提升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引入先进技术手段以及强化监督人员培训等解决办法。未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将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监管,以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式保障施工安全。最终,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筑行业的安全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施工事故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张奎俊 , 李林娜 , 刘淑萍 . 山东省水利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J]. 人民黄河 ,2024,46(S2):153-155.

[2] 赵海彬 , 李荣炜 , 叶俊廷 , 等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管理现状与改进措施研究 [J]. 价值工程 ,2024,43(36):46-49.

[3] 罗崇发 . 建筑厂房机电安装工程管线布置现状及优化路径 [J]. 山西建筑 ,2025,51(01):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