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路径
陈小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固玛镇寄宿制中学 845150
引言
英语口语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因缺乏真实语境、互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哑巴英语”现象普遍。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语言教学从工具性转向人文性,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与文化理解。本文将口语训练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口语表达动机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课本对话,但在真实交流中却显得生硬不自然。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传统教学过于依赖固定句型训练,缺乏真实语境下的灵活运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人教版 Go for it 教材的编排本身就注重生活实用性,这为情境教学提供了良好基础。以 Daily Life 单元为例,该单元涉及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特别适合开展情境化教学。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具操作性的场景进行设计,比如“校园餐厅点餐”这个典型情境。
教师需要做好三项准备工作:一是制作图文并茂的菜单,包含学生常见的食物名称和价格;二是准备角色卡片,明确服务员和顾客的不同任务要求。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当先复习单元中的重点句型,如 What would you like?和 I’d like... 等表达方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节奏。第一阶段让同桌两人进行固定句型练习,第二阶段加入自由点餐环节,第三阶段则可以引入特殊需求的应变训练,比如询问食物成分或要求更换菜品。每个阶段持续3-5 分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练习机会。实践证明,当语言训练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时,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都会显著提升。教师只需要注意把握好教材内容与实际运用的平衡点,就能让口语教学既规范有序,又生动有趣。
二、实施任务型学习,提升思维逻辑性
口语表达的核心是思维的外化,语言流畅性需以逻辑清晰性为支撑。任务型学习通过设计具有层级性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从机械复述转向主动建构,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发展逻辑表达能力。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子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论证与归纳能力。以人教版Go for it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为例,该单元涉及自然地理知识,可设计“本地环保措施调研”任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比较级与最高级描述自然特征的语言点,如 Qomolangma is higher thanany other mountain,再过渡到现实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环保措施?这些措施效果如何?
任务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以 4 人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或社区环境(如垃圾分类投放点、节能灯具使用情况),用英语记录具体现象。第二阶段,小组整理观察记录,通过讨论分析措施成效,并尝试用比较级说明改进空间。第三阶段,各组制作 3 分钟英文汇报,需包含问题描述、现状分析、改进建议三个部分,要求使用 I think... because...Forexample... 等句型支撑观点。教师在此过程中需扮演引导者角色:当学生仅描述现象时,通过提问“这些树对环境有什么具体帮助?”促使其深入思考;当学生提出建议(时,引导其用 Planting flowers can... which might... 等句式完善逻辑链条。评价环节重点考察两点:一是能否用英语清晰呈现调研过程,二是观点是否有具体例证支撑。此类任务将语言学习与问题解决结合,学生为完成真实任务必须主动组织语言、构建逻辑。当口语表达成为达成目标的工具而非单纯练习对象时,学生自然会关注表达的逻辑连贯性,逐步形成观察-分析- 论证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同步提升。
三、融入跨文化元素,深化文化理解力
英语口语教学承载着双重使命:既要训练语言技能,又要培养文化理解力。在人教版 Go for it 教材中,大量涉及文化差异的内容为开展跨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教师需要挖掘这些素材的教育价值,设计既能练习口语又能拓展文化视野的教学活动。以 Festivals 单元为例,该单元系统介绍了中西方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设计“节日习俗对比的专题活动,具体实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文化知识输入,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梳理春节和圣诞节在起源、习俗、饮食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个环节要特别注意呈现原汁原味的文化信息,比如展示春联、红包等实物图片。第二步是小组讨论环节。将学生分成4-5 人小组,每组领取一张对比表格,需要从庆祝方式、家庭角色、象征意义等维度分析两个节日的异同。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学生掌握While...In contrast... 等比较性表达方式。这个环节要预留足够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发言。第三步是成果展示与延伸。各组选派代表用英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不同观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模拟任务:假设班级要举办联合庆祝会,请学生用英语协商如何融合两种节日元素。这个任务能自然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包容的价值。当文化元素自然融入语言训练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明显提高。
四、借助技术工具,拓展互动空间
数字化教学工具正在重塑英语口语课堂的形态。这些工具不仅解决了传统口语教学中反馈不及时、互动机会少等痛点,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教师在运用技术时,需要把握工具服务于教学的原则,确保技术应用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 Travel 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问路、订房等实用交际内容,特别适合开展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设计“跨国旅行咨询”视频交流活动。活动实施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课前预习,学生通过 AI 语音测评软件自主练习单元重点句型,系统即时反馈发音准确度。第二个环节是视频交流,安排 20 分钟实时对话,中方学生用英语咨询目的地信息,外方学生作答。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录屏软件记录典型交际案例。第三个环节是课后巩固,学生根据交流内容制作旅行攻略,并提交录音报告。这种技术辅助的口语活动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交际信心。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口语教学创新,需立足学生实际需求,融合生活情境、思维训练、文化体验与技术赋能。通过多样化路径设计,推动口语教学从技能训练转向素养培育,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青 , 陈吉棠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口语”四合”教学策略与路径探索 [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39(3):103-109.
[2] 曹冬梅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18):13-15.
[3] 马昭红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初探 [J]. 考试周刊 ,2021(2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