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铁路工程施工风险分析
陈立杰 田长达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 110136
1 市域铁路工程风险分析
本文通过对市域铁路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和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从人员、设备与材料、地质与环境、施工技术与管理四个方面对市域铁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梳理,最终总结归纳出13 个风险因素。
1.1 人员
人员安全意识
人员安全意识水平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即使出现风险源也能及时做出正确应对措施。如果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较差,违规进入危险区域、未按规定佩戴防护装备,易引发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
(2)人员应急能力
应急能力体现在事故发生后,企业和工作人员及时止损的能力,是事故发生后将损失降到最小的保障,一旦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速度慢、救援设备缺失或预案演练不足,可能扩大事故损失。
(3)从业时间
从业时间能够代表施工人员的工作经验,施工情况往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面对突发情况,工作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往往能够给出最快最稳妥的应对措施,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
1.2 设备与材料
(1)大型设备
盾构机、架桥机、起重机等关键设备,若存在维护保养缺失、核心部件老化或超负载运行,可能在作业中突发停机、结构断裂,导致施工中断,甚至引发坍塌、机械伤人事故。
(2)特种设备
塔吊、施工电梯等特种设备,若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规操作,或设备未按规定定期检测验收,易引发坠落、碰撞等安全事故。
(3)小型设备与工具
电焊机、切割机等小型设备若线路老化、防护装置缺失,可能引发触电、火灾;测量仪器若校准失效,会导致施工定位偏差,影响工程精度。
(4)结构材料质量
使用不合格的钢筋、混凝土,会直接导致桥梁、隧道等结构强度不足,埋下开裂、坍塌等长期安全隐患。
(5)功能性材料
防水材料若耐火性差、粘接不牢固,易导致隧道、车站出现渗漏;轨道材料若材质不达标,会影响轨道平顺性,增加后期运营安全风险。
1.3 地质与环境风险
(1)地质条件
市域铁路建设虽与市区相邻但范围在市区之外,需要考虑的地质情况较复杂。如复杂地层干扰,软土地层易导致基坑或隧道开挖时出现沉降、坍塌;岩溶地层可能引发突水、突泥,甚至导致隧道结构失稳。同时施工区域若存在断层破碎带、滑坡体或采空区,可能因施工扰动触发地质灾害,增加施工难度与安全隐患。
(2)周边环境
施工区域若临近既有建筑、地下管线或交通干线,可能因沉降、振动引发管线破裂,影响交通通行安全。若施工区域临近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基坑开挖或隧道施工产生的沉降、振动,可能导致建筑物墙体开裂、基础沉降,甚至引发结构安全隐患。
1.4 管理因素
(1)施工流程与技术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未经充分论证或随意变更,可能导致技术与现场实际脱节,引发结构失稳、施工返工;未严格落实“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流程,或关键工序未按规范验收就进入下一道工序,易埋下质量安全隐患;为追赶工期压缩合理施工时间,强制要求违规加班、简化安全流程,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人员与责任管理
关键岗位人员无证上岗,或作业人员未接受系统安全培训,易因人为失误引发事故;未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与质量责任,出现问题时推诿扯皮,导致风险无法及时识别和处置;安全员、质检员未按要求巡查,对违规操作视而不见,就无法及时制止风险行为。
(3)应急与协同管理
未针对市域铁路施工特点制定专项预案,或预案未定期演练,导致突发事故时响应混乱、救援滞后,扩大损失;施工方与监理、设计、周边社区等沟通不足,如未提前协调地下管线产权单位交底,可能引发纠纷或意外事故;施工过程中风险信息未及时上报或共享,导致决策延误,错过风险处置最佳时机。
2 风险管理建议
(1)强化风险前置预防
针对地质风险,采用“钻探 + 物探 + 原位测试”组合方式,精准探明软土、溶洞、等情况;施工方案需组织专家多轮论证,避免技术缺陷。在设备进场前核查维保记录、检测报告,重点关注盾构机等大型设备的核心部件状态;材料实行“抽样检测 + 见证取样”,不合格的钢筋、混凝土坚决清退,杜绝质量隐患。同时对作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关键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定期组织案例警示教育,提升风险意识。
(2)优化过程动态管控
针对地质与环境风险,布设基坑沉降、隧道变形、周边建筑位移监测点,数据实时上传平台;对设备运行状态加装智能监控,异常情况即时预警。落实“三检制”,重点把控钢筋绑扎等关键工序质量;明确各岗位安全责任清单,安全员每日巡查违规操作,杜绝“重进度、轻安全”的行为。建立施工方、设计方等单位的定期沟通机制,提前对接管线迁改、交通导改方案;及时向周边社区公示施工计划,减少环境干扰引发的纠纷。
(3)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针对隧道坍塌、设备故障等高频风险,编制专项预案,明确救援流程、责任分工;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实战演练,提升协同处置能力。施工现场储备应急物资,在隧道、基坑等危险区域设置应急通道;与附近医院、消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突发事故时快速响应。对施工中发现的风险,登记台账并明确整改责任人、时限,整改完成后复核验收,形成“识别- 处置- 验证”的闭环,避免风险遗留。
3 总结
本文在国内外市域铁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市域铁路工程风险辨识的重要性。通过对市域铁路风险分析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细致的学习了解,按照相关国家行业规范,结合市域铁路施工过程中的普遍情况,进行风险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 石立帅 . 铁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风险及措施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
[2] 包世波 , 兰兴国 , 魏传光 . 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对策 [J]. 交通企业管理 ,2023.
[3] 曾晓叶 . 山区铁路路堑高陡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D]. 中南大学 ,2022.
[4] 姚春桥 , 王金峰 , 杨赛等 . 基于云模型和改进证据理论的盾构下穿铁路安全风险评价 [J]. 铁道建筑 ,2021.
[5] 徐世为.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分析[J]. 建筑安全,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