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工程造价工学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研究与教学实践

作者

许志鑫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9

一、引言

当前建筑业正经历深度变革,行业变革催生实训教学重构,据《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显示,BIM 技术在造价领域的渗透率已达 78.6%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覆盖 45% 的新建项目。行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已从单一算量计价,转向“BIM 模型应用 + 全过程管控 + 数字化工具”的复合能力。然而,职业院校教学仍存在三重断层:

(1)技术断层:教材内容滞后行业技术发展3-5 年;(2)场景断层: 90% 院校实训停留在软件操作层面,缺乏真实项目环境;(3)能力断层:住建部2023 年职业教育调研毕业生需企业再培训4.3 个月方能独立上岗。工学一体化实训室通过构建“工学结合”模式,将企业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评价体系植入教学场域,成为破解人才供需矛盾的关键载体。

二、工学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核心理念与原则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训室建设目标直接对接工程造价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如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编制、全过程造价管控、BIM 造价应用、造价软件操作等),确保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构建高度仿真的企业造价部门或项目部环境,配备行业主流软硬件(如广联达、鲁班等造价软件,BIM 建模软件,企业级服务器,扫描仪、图纸柜等),营造职业氛围。

任务驱动,项目贯穿:以真实的工程项目(如某住宅楼、学校教学楼等)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任务作为实训主线,将知识、技能、素养培养融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流程中。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充分利用BIM 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虚拟仿真(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实训平台,提升实训的效率和前瞻性。

校企协同共建共享:积极引入行业企业资源,共同参与实训室规划、设备选型、案例库建设、师资培训及评价标准制定,确保实训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工学一体化实训室系统化建设方案

工学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绝非简单的设备堆砌,而是一个涉及环境、资源、课程与师资的复杂系统工程。其系统化建设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高度仿真、技术前沿、教学功能完备的实践教学平台。

(一)硬件环境建设:构建高度仿真的职业空间

硬件环境是实训教学的物理基础,其设计核心在于模拟真实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或项目部工作环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职业认同感和规范意识。

核心业务操作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配备高性能计算机(满足 BIM 软件及大型算量软件流畅运行)、双屏显示器(便于对照图纸与软件操作)、专业图纸柜、标准办公桌椅。此区域用于完成日常的算量、计价、建模等核心任务。

BIM 与VR 技术应用区:配备顶级图形工作站、大型显示屏、VR 头盔及交互设备。支持学生进行 BIM 模型深度应用(如碰撞检查、施工模拟、虚拟漫游)、工程量信息提取以及VR 安全教育、装饰效果体验等,培养数字化造价管理能力。

招投标模拟区:设计为可灵活组合的讨论区,配备会议桌、投影仪、电子白板。用于模拟招标发布会、投标文件评审、商务谈判等场景,训练学生的沟通、表达与协作能力。

成果展示与讨论区:设置墙面展板、移动白板、小型书架(存放定额、规范等工具书),用于张贴优秀学生作品、行业最新资讯、工作流程图表,并便于小组进行临时讨论和方案修订。

(二)软件资源建设:打造数字化核心资源库

软件资源是实训室的“大脑”,其先进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直接决定实训教学的质量与深度。

核心业务软件套装:采购行业市场占有率高的正版软件,如广联达(GCL(土建算量)、GGJ(钢筋算量)、GQI(安装算量)、GCCP(计价) 等软件。配备主流 BIM 核心建模软件(如 Autodesk Revit)及 BIM 造价应用软件(如广联达BIM5D),实现从模型到造价的数据无缝流动。

典型工程案例库:收集、整理并开发涵盖住宅、公建、厂房、市政、装饰、安装等多种类型的完整工程项目资料包(包括全套 CAD 图纸、Revit 模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签证变更资料等),并按照项目阶段(估算、概算、预算、结算)进行分类归档。

虚拟仿真系统:引入或合作开发“工程量自动计算虚拟仿真软件”、“全过程造价管理模拟沙盘系统”,通过交互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造价管理流程。

教学管理平台:利用智慧职教云、超星学习通等平台,搭建在线课程空间。用于发布实训任务书、教学视频、微课、在线测试,管理学生分组,收取电子作业,开展师生互动与生生互评,实现教学过程信息化管理。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开发:重构项目化教学内容实训室硬件和软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与之匹配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重构:彻底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围绕工程造价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基础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综合实战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础技能模块:聚焦识图、CAD、BIM 基础、造价软件基础操作。

专项技能模块:对应土建、安装、装饰、市政等不同专业的计量与计价技能训练。

综合实战模块:以 1-2 个完整的真实项目贯穿,训练从招投标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实施的关键

强化教师实践能力: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引进企业专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课程教学、专题讲座或项目指导。

建立教研机制:定期开展一体化教学研讨、集体备课、企业实践交流分享,促进教学能力共同提升。

四、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在建成的一体化实训室内实施了为期一学期的《小型项目建筑与装饰工程手工计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导入:选取江苏省某东部县级市,地上一层,无地下室的钢砖混合结构,墙下独立基础,建筑面积约为 500m2 的单层工业厂房作为教学载体。

任务分解: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建筑结构识图与建模(BIM)”、“土建工程量手工计算与软件计算对比”、“定额应用与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成果汇报与答辩”等递进式任务。

分组协作:学生4-6 人一组,模拟造价咨询公司项目组,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角色扮演:在招投标模拟环节,学生分别扮演招标方、不同投标方、评标专家等角色。

教师角色:教师作为项目经理或技术顾问,发布任务、提供资源支持、巡回指导、解决疑难、组织过程性评价与最终成果评审。

信息技术应用:全程使用 BIM 模型进行三维算量辅助、利用造价软件完成清单组价、通过在线平台提交成果和进行互评。

(二)创新教学模式设计

采用 PBL-E(Project-Based Learning & Evaluation)双循环模型:

(三)实践效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技能考核、访谈、对比分析)

学生职业技能显著提升:学生对造价软件(如广联达 GTJ、GCCP)的操作熟练度、识图能力、工程量计算准确性、清单编制规范性等核心技能考核优秀率明显提高 ,BIM 基础应用能力得到普遍加强。通过 XGBoost 算法构建能力预测模型发现学生在完成第 3 个典型任务后技能增速达峰值,角色扮演环节对沟通能力贡献率达 42.7% 。关键教学数据对比如下:

职业素养有效养成: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沟通协作能力、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成本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明显锻炼。企业兼职教师反馈学生“更接地气”。

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增强:基于真实任务的学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学习目标更明确。成果(如编制的清单、招标控制价文件)得到认可,增强了专业自信心。

教学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提高:集中化的实训环境和信息化手段,使得教学组织更高效,设备、软件、案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校企衔接更加紧密:实训内容、标准、流程与企业实际高度一致,毕业生适应岗位周期缩短,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五、挑战与未来展望

(一)面临的挑战

持续投入与更新:软硬件设备、工程数据(尤其是材料价格)需要持续投入进行更新维护,成本压力较大。

师资转型难度:部分教师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型需要时间和系统支持。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如何科学、全面、动态地评价学生在完成复杂工作任

务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素养表现,仍需深入探索。

企业深度参与机制:如何建立长效、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企业持续提供真实项目、技术支持和兼职师资,是长期课题。

(二)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智慧化建设:进一步融合 AI(如智能算量辅助、造价指标智能分析)、大数据(如历史项目数据挖掘、造价风险预测)、云计算,打造“智慧造价实训室”。

拓展服务功能:探索实训室面向社会提供技术培训、技能鉴定、中小微企业造价咨询服务的可能性,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

强化“1+X”证书融合:将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深度融入实训教学与评价。

构建区域共享平台:联合区域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共享优质实训资源、课程和案例库。

六、结论

工程造价工学一体化实训室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载体。其建设必须坚持“能力本位、场景真实、任务驱动、技术赋能、校企协同”的原则,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实施。实践证明,依托此类实训室开展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建设需把握“技术灵敏度”与“生态开放度”双螺旋,深度集成 AIGC 工具(如造价知识图谱生成),只有将实训室升级为行业技术扩散中心和区域资源共享枢纽,深化内涵建设,拥抱技术变革,完善合作机制,方能真正打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Z].2020.

[2] 赵志群 .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 王成平 , 刘占省 .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建筑经济 ,2021,42(05):85-89.

[4] 李伟 , 张建平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41(11):36-40.

[5] 陈丽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02):75-80.

[6]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数字建筑白皮书 2023[R].202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S]. 北京 :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3.

[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白皮书[R].2024.

[9] 刘强等 . 基于数字孪生的造价实训系统设计 [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6):112-120.

[

作者简介 ] 许志鑫(1994.07-),男,汉本科讲师/ 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技术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