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博物馆老旧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作者

李正芳

海南省博物馆

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人类活动见证物和自然标本的文化机构,其核心职能是文物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然而,许多建成时间较早的博物馆,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和设备老化的严峻挑战。作为海南省最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同样也面临此类困境。其原有的展柜、恒温恒湿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等设备已运行多年,技术标准滞后、性能下降,不仅难以满足现代文物保护的科学要求,也制约了展览水平的提升和观众参观体验的优化。因此,对的老旧设备进行系统性更新与改造,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对该项目的全面分析,探讨博物馆设备更新工作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一、设备更新改造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一)保障文物安全的迫切需要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其保存环境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温湿度波动、紫外线、灰尘污染物、震动等都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高温、高湿、高盐分的环境对博物馆的环境控制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展柜密封性不佳,玻璃老化变形,无法为文物提供稳定、洁净的微环境,严重影响展出文物的保存安全和显示效果。现文物库房部分环境调控设备已使用多年,设备老化,能耗大,舒适性空调无法达到文物保存的精确标准,对文物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更新设备是消除文物保存安全隐患、履行文物保护首要职责的根本举措。

(二)提升展览展示水平的内在要求

随着博物馆学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升级,观众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物”的陈列,而是追求更具沉浸感、互动性和艺术性的观展体验。原有的展柜玻璃普遍存在反射率高、透光性不佳的问题,严重影响观众看清文物细节,并容易将观众身影映入柜中,造成干扰。展柜灯光多为普通照明灯具,显色指数低,色温不准,甚至含有对文物有害的红外和紫外辐射,既无法真实还原文物本色,也无法通过光影艺术营造精彩的展示氛围。落后的设备已成为制约展览品质提升的瓶颈。

(三)改善观众服务体验的必然选择

现代博物馆愈发重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观众参观的舒适度是衡量博物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老旧空调系统制冷效率低下,能耗高,且在参观高峰期难以保证展厅内温湿度的舒适与均匀,影响观众的参观情绪和停留时间。更新为高效节能的舒适性空调,能为观众创造一个凉爽舒适的物理环境,极大提升参观的愉悦感。

二、老旧设备更新项目的主要内容

老旧设备更新项目是在馆区总面积 44500 平方米基础上进行设备更新,主要通过对文物展柜、展柜恒湿净化一体机、恒温恒湿机、空调的更新迭代,解决长期困扰设施设备老化的实际问题,较好地满足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要求,实现对馆藏珍贵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展示展览、文物库房环境调控等多方面全面更新升级,使文物处于相对稳定洁净的展览、保存环境中。

三、老旧设备更新项目的更新与改造效果

(一)展柜系统全面升级

展柜不仅是文物的承载者,更是其物理安全与稳定微环境的重要保障。面对原有展柜存在的密封性差、稳定性不足、玻璃反光严重等问题,将展柜系统升级作为本次改造的重点项目。本次更新淘汰了老旧展柜,定制安装新展柜,新展柜结构设计更为科学、稳固,抗震性和安全性、密封性大幅提升。展柜全面采用低反射夹层玻璃,其透光率极高(可达 97% 以上),反射率极低(1% 以下),大幅减少环境光干扰,让观众视线聚焦于文物本身,获得更清晰、纯粹的观赏效果。

(二)展柜微环境控制升级:为展柜加装恒湿净化一体机

恒湿净化一体机的引入,是实现“精准预防性保护”的关键举措,对遏制因湿度波动和污染物引发的文物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展柜恒湿净化一体机,进一步优化文物保存微环境,延长展品寿命。

(三)展柜照明系统升级

普通人 76%-90% 的外部知识都是通过视觉获得,感受物体就离不开光,路易斯·哈特曼曾说 :“通过巧妙运用光线,有时便能彻底改变整个场景所表达的印象,而无需修改剧本上的文字。”而展陈光环境对展览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展陈空间的设计之中,发挥着引导观众的视线,营造艺术氛围,表达设计师情感的作用。光是艺术与技术的载体,是传达设计情感与保障文物安全的屏障。[1] 在本次的设备更新中,进一步优化了灯光,并增加了底部灯光,新灯采用色温、显色更适合文物保护的灯具,兼顾文物保护与观展体验,同时让文物色泽更真实、色彩更饱和,完美还原其色彩和质感,同时减少光线对文物的损害。

(四)库房恒温恒湿机组升级

博物馆文物库房作为文物保存和收藏的关键场所 , 对内部的环境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 温度和湿度超过文物保存的要求范围可能会导致部分文物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 这对文物库房的建设和空调设备的配置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新型恒温恒湿机组控温控湿精度更高、能耗更低、运行更稳定,能确保库房环境全年 24 小时维持在文物保存的最佳标准,为大量馆藏文物提供“安居”之所。

(五)展厅库房舒适空调升级

空调系统作为环境调控的重要设施,不仅直接影响观众参观的舒适度,也间接关系文物保存环境的稳定。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可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有效抑制温湿度波动,防止结露和霉变现象发生。对于展厅而言,它为观众营造了更加宜人的观展环境;对于文物库房等区域,则进一步增强环境缓冲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环境可控性和安全冗余度。

四、对博物馆老旧设备更新与改造的建议

基于老旧设备更新项目的实践经验,为确保未来同类项目能更加高效、规范、顺利地实施,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资金保障,有力推进工程进度

博物馆老旧设备更新与改造项目通常具有资金需求大、实施周期长的特点,稳定的经费保障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前提。应构建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多渠道互补的可持续投入机制,做好不同层级财政资金的统筹与衔接,确保项目资金充足、到位及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须严格依据合同约定,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时完成款项审批与支付,实现经费支出与项目实施节奏紧密衔接,避免因资金短缺或拨付延迟影响整体进展。同时,应加强项目资金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预算,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为设备更新改造提供坚实可靠的经

费支持,切实助力工程按计划甚至超前推进。

(二)推行专业化分包,确保工程质量

博物馆老旧设备更新涉及展柜、恒湿、灯光、空调等多个高度专业的领域。建议采取专业分包的模式,将展柜制作与恒湿系统集成、精密空调安装、灯光设计调试等专业性极强的分项,分包给在各自领域内有丰富经验和成功案例的专业公司。真正做到“让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从源头上保障每一环节的施工质量和最终效果。

(三)深化前期调研与设计,完善招投标文件

项目负责团队必须提前介入,进行充分的需求调研和技术论证。可向社会公开征集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深化设计方案,将更新目标、技术参数、效果要求等具体化、可视化。在此基础上,编制详尽准确的招投标文件。一份高质量的招标文件是筛选出优秀供应商、避免后续纠纷的关键。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合规处置旧资产

项目启动前,必须会同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对更新范围内的所有设备进行彻底盘查,明确资产属性(是否为本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使用状况等。对于被更换下来的老旧设备,若属固定资产,须严格按照国家及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规定履行资产报废 / 报损流程。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整个过程合法、合规、透明。

(五)科学制定项目计划,统筹协调展览档期

博物馆的运行以展览活动为核心。设备更新项目,尤其是展厅施工,必然会对正常开放造成影响。馆方必须树立全局意识,提前一年甚至更早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该计划必须与年度展览计划进行精密耦合,充分利用闭展期、布展期或淡季,采用“分区域、分批次、滚动施工”的策略,最大限度减少对开放的影响。绝不能让项目工期与重要展览档期“撞车”,导致工期延误或展览质量下降。

(六)做好公众沟通与疏导,降低舆情风险

老旧设备更新项目所涉及更新范围达 13 个展厅之多,施工规模大、周期长,故施工期间,尤其在部分展厅须暂时关闭的情况下,极易引发观众不满和舆论关注。因此,必须将公众沟通与舆情管理作为项目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馆方应制定系统、透明的公众沟通方案,提前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现场告示牌等多渠道发布施工公告,清晰说明关闭展厅的具体位置、预计时长,并积极提供同期可参观的替代展区或活动建议,方便观众调整观展计划。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有效减少投诉和负面舆情,营造支持改造、信任博物馆的良好舆论氛围,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五、结语

博物馆老旧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工作,是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实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根本保障,更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效能的核心举措。对博物馆老旧设备进行系统性、科学化的更新改造,是一项投资于未来、效益于长远的战略性工程。未来,博物馆的设备管理工作应逐步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规划”,建立常态化的设备评估与更新机制。同时,在项目实施中,必须坚持前瞻性和人本性原则,精细管理,统筹协调,方能最终达成文物保护、展示提升与观众满意的多赢目标,推动博物馆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艾晶 . 应对展陈光环境设备更新问题之思考 [J]. 文物天地 ,2024,(S1):38-43.

[2] 周 名 煜 . 博 物 馆 文 物 库 房 温 湿 度 调 控 节 能 措 施 研 究 [J]. 安 徽 建 筑,2024,31(1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