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田薇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十三小学校 重庆 408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如何有效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仍是当前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研究,探索出符合小学特点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方法,可为小学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一、小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整合数学、科学、语文、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促使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学科界限,实现全面发展。此外,跨学科实践活动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性,为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和挑战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提高学习质效。

二、小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一)确定活动主题与目标

通过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探究和学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环保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不仅关注活动主题与目标的选择、学科内容与方法的整合以及活动流程与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活动主题的选择是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起点,直接关系到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考察探究——低碳生活我先行”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在活动开始前,我们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通过播放低碳生活宣传片、分享低碳生活小贴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随后,我们引导学生围绕“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们如何做到低碳生活?”等,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整合学科内容与方法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在于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与方法,形成综合性的学习体验。在“考察探究——低碳生活我先行”活动中,教师尝试将科学、数学、语文、社会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探究“低碳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低碳生活的原理,如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家庭碳排放量,运用语文知识撰写低碳生活倡议书,以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低碳生活的实际应用等。跨界融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设计活动流程与环节

活动流程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推进。同时,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2]。在活动流程的设计上,教师先安排“低碳生活知识讲座”和“低碳生活案例分析”两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案例参考;随后组织“家庭碳排放量调查”和“低碳生活创意设计”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低碳生活;最后通过“低碳生活成果展示”和“低碳生活倡议书发布”两个环节,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和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整个活动流程紧凑有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三、小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保障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技术——数据处理小专家”活动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主题紧扣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即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目标设定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垃圾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不仅让他们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在整合学科内容方面,教师将信息技术、数学、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例如,在数学课上,学生学习统计图表;在科学课上,他们了解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他们则学习使用 Excel 或Python 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这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流程的设计遵循“问题导向、实践为主”的原则。首先,教师提出一个与数据处理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探讨,制定解决方案;然后,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分析结果;最后,各小组展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在一次以“校园垃圾分类数据分析”为主题的活动中,学生首先分组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数据收集的方法,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校园内的垃圾分类数据,并使用 Excel等工具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他们不仅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还提出了改进校园垃圾分类的建议。

(二)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在评价模式上,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结果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最终成果的展示和分享 [3]。此外,教师还引入了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发展。在一次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制作一份关于校园垃圾分类数据的分析报告。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报告质量,还注重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团队协作情况、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来评价他们的表现。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

(三)师资培训与能力提升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师资培训与能力提升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使其能够跨越学科界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二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使其能够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方案;三是强化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针对“劳动技术——拓印拓片”活动,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知识融合培训。邀请艺术、历史、科学等领域的资深人员,为教师讲解拓片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科学原理等,帮助教师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巧妙融入活动设计中,使活动既具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意义。学校可以组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工作坊,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案例,探讨活动设计的关键要素和实施策略。在“拓印拓片”活动中,教师可以学习如何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从了解拓片的基本概念到亲手制作拓片,再到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需要综合考虑育人价值、课程设计与开发、实施与保障等多个方面。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实践方法,旨在提升小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后,应继续深化研究,不断探索更多有效的实践方法,促进小学教育改革,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鹏 . 中小学生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出版探索——以《秦岭研学活动手册》为例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20):15-18.

[2] 张朝珍 , 吴迪 .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职前培养的反思与改进[J]. 教师教育学报 ,2023,10(1):35-41.

[3] 周素娟 .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逻辑理路与教学实践 [J]. 基础教育课程 ,2022(2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