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驱动型实施路径探究

作者

徐旭

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高级中学 111008

前言

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是抽象而复杂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问题驱动教学”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希望,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并能深入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1]。在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今天,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以高中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发掘它的潜能,帮助老师们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使学生们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对数学的概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素质和综合素质,将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

一、精设“问题链”,驱动概念的深度教学

许多教师把重点放在双基的落实上,过分注重表面的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了对概念、定理和规律的重视,这就造成了教学的深度化和教学的失败,如果说数学学科是一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那么数学概念就是摩天大楼的基石,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大量的数学概念考查,因此以问题链为主线进行的深概念教学,能够促进教学难点的分化,再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使教师“教”得更深,学生“学”得更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学“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时,图 1 是一座城市 12 月 4 日 24 小时温度变化的图表,请观察后回答如下问题∶(1)请对温度θ 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进行说明,(2) 表述随着 t 增加,区间 [4,14] 内 θ 增加的特性,(3) 当 t1=5 ,t2=6 , t3=8 , tan10 时,求出 、 θ2 、 θ3 、 θ4 的相应值,并且存在 Θ1<θ 2<θ3<θ 4,区间 [4,14] 上 θ 随着 ψt 的增加而增加,(4) 请把函数的这一特性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3]。

图 1

二、创设情境性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在进行问题驱动型概念教学时,通过设置情境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例如教学“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城市规划中有一条新路要通过一座标志性建筑物,而这条路的坡度又是多少”它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直线方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浓厚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并将其转化为一般形式,从而对直线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进行理解与应用,教师还可以创造其他的教学情境,比如用直线方程来解决几何中的距离、角度等问题,让学生们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同时还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内化和运用数学概念。

三、组织合作交流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时,可以把学生分组,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当 A=0 或 B=0 时,方程 Ax+By+C=0 分别表示什么样的直线?”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组员们可以发表自己看法,有些同学会从斜率的观点出发,有些同学可能会从截距的观点出发,透过多角度的思考和沟通,同学们不但可以对直线方程在不同参数下的表现形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新的启发。同时学生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互动的氛围中,同学们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技巧,为此教师要主动创造合作交流的时机,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对数学观念的理解,提高其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四、注重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问题驱动型概念教学要重视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要及时反馈,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一环,例如在“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教学中,要建立多种评价指标,包括书面测试、口头提问、小组讨论表现等。在书面测试中,可以以直线方程一般式为基础,把题目设计成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简单直接应用,也可以把题目设计为一般式转化成斜截式时,需要对 y 系数含参数的的情况下,对参数进行讨论,也可以把题目设计为实际应用题等,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在口头提问中,鼓励学生就直线方程的理解与应用进行阐述,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对他们的表述和逻辑推理进行评价;在小组讨论中,主要考察学生对集体活动的贡献、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程度,这样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在评价之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出他们的长处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意见,这样的及时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学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诸如直线方程一般式这样的数学概念的了解和应用,还可以为老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调整提供原始的第一手参考资料,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双赢[4]。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驱动型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设计分层、情境性问题,开展测试、提问、组织合作交流活动,并注重及时的教学评估和反馈,这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概念产生更深层次的探究兴趣,也可以使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 刘文滔 . 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函数概念与性质教学研究 [D]. 广东 :广州大学 ,2023.

[2] 张娇蓉 . 问题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6):42-44.

[3] 郝慧 .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陕西理工大学 ,2020.

[4] 李永溪.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教师 ,2024(31):42-44.

[5] 王桂芳 . 问题驱动下的概念教学——以 " 函数的奇偶性 " 为例 [J].新课程导学 ,2021(2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