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操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
王建琼
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重庆 404700
素质教育视域下,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体育活动在强化学生运动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效开展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完成规定的锻炼目标尤为重要。学校操场有着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是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有效完成锻炼任务的主阵地。针对部分学校因各种因素限制所致的操场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锻炼需求这一现状,学校应聚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探寻利用“小”操场开展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快乐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达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等目的。
一、“小”操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背景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提出,要在中小学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并强调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以达到促进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目的。基于“小”操场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受场地桎梏明显的学校落实“阳光体育”理念的有效尝试和具体实践。从多个角度分析基于“小”操场开展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价值作用发现,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来实施涵盖多种体育项目、游戏和竞赛,切实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和兴趣的体育活动,未被现实困境打败,这代表着学校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目标的决心,意味着学生今后能够致力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优化与改进,这极大程度能够为促进学生运动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发展奠定基础[1]。
二、“小”操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略
(一)合理轮换项目,打破场地空间桎梏
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如火如荼,在此过程中,不同学校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对于部分操场面积相对较小,导致体育活动开展遭到较大空间桎梏的学校,又如我校本部,目前急需解决如何利用“小”操场来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一现实问题。小学能够在大课间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较多,如篮球、绳梯、跳绳等,若将不同项目划分到不同的空间,指导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学生在不同的场地和项目之间来回循环,可在很大程度打破场地空间桎梏。
以四、五、六年级为例,学校要将操场划分为A、B、C 三个大区域,明确四、五、六年级对应的具体区域,随之要求教师在大课间带领学生到固定的区域参与篮球、绳梯、跳绳等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篮球、绳梯、跳绳等有限,同时为保证学生能在同一个场地体验多个运动项目带来的乐趣,学校还应以年级为单位一周或一天轮换组织四、五、六年级之间轮换开展体育项目。经实践发现,这种合理轮换场地和项目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方式,能够改善学校场地小人数多这一现实问题,切实保障所有学生均能够在大课间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达到每天规定的锻炼目标 [2]。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由于操场较小,很多时间学生都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参与自己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时,明显存在不积极、不主动等问题,严重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不利于学生的运动和身体素质发展。对此,教师应正视学校空间有限这一现状,在学生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参与固定的体育项目时,可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增加体育活动吸引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和兴趣 [3]。
以篮球项目为例,对于参与两人传球练习的学生,教师可设计竞赛活动,即要求学生两两组队,每队之间根据所学的传球技巧不间断传球,记录固定时间内每队的传球次数,最终根据动作规范程度判定有效的传球次数,次数最多的一队获胜。相较于常规的练习而言,这种竞赛性质的练习增添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挑战性与趣味性,不仅可以使学生享受竞赛的激情与乐趣,还能够使其在此过程中强健身体以及加强对篮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三)优化活动环境,保障活动安全有效
面对“小”操场这一事实,大课间活动开展期间,操场几乎“人山人海”,这就加大了安全风险发生概率。对此,基于“小”操场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学校与教师要注重优化活动环境,保障活动安全有效 [4]。
例如,学校与教师可从面积、平整度、防滑性等多方面对活动场地进行完善,使操场满足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需求。又如,在操场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护栏、警示标志等,警示学生注意安全,避免追逐、打闹造成的安全问题。此外,学校的后勤人员还应定期对场地和设施进行故障排查,保持场地及设施的优良状态,为活动安全提供持久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小”操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略发现,基于“小”操场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落实“阳光体育”理念,保障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具体实践。学校和教师在利用“小”操场设计与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可将重点放在合理轮换项目,打破场地空间桎梏、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优化活动环境、保障活动安全等,确保体育活动顺利进行,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杨成霞 .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有效融合的策略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4(27):45-47.
[2] 潘国辉 .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优化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10):51-53.
[3] 许欢欣 . 健体·育德 :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策略 [J]. 体育教学 ,2024,44(6):24-26.
[4] 李少新 , 马立军 , 王泽 , 蒋朝杰 , 许亚巍 . 课间 15 分钟体育活动中“三四五”原则的实践研究 [J]. 体育教学 ,2025,45(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