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农科背景下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作者

李春丽 杨帆 李洪丽 赵占军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一、引言

2018 年 11 月,“新时代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各高等院校加快建设发展新农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表明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型人才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充分条件 [1]。建设新农科是当今高等教育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农科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当地行业特色发展 [2]。

本研究基于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提炼农科类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抓住农科类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本质与规律,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地方高校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以期为我国农科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二、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规模虽然逐步扩大,但形势仍然较单一

除工程硕士中的涉农专业外,目前农科类专业主要包括 8 种学术型学位和 4 种专业型学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农科相关领域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农科类学位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发展格局不协调,研究生培养存在同质化现象,服务“三农”育人效果不理想,农科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整体格局需进一步优化。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农科类硕士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是面向“三农”培养“学科知识宽、实践技能强、服务三农实”的高层次人才[3]。目前研究生培养目标仍然存在泛化,没有对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需要,“应用人”的培养与“学术人”的培养界线模糊,而且各地方高校农科类硕士培养目标趋同化严重,未能体现地方办学特色。培养目标不明确,还会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三)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培养方案主要参考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理论学习为重点,缺乏实践导向。此外,多数高校的传统专业基础实践占较大比例,实践教学环节还停留在基础性层面,用以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环节配给不足。实践教学资源及实践教学方式与农业产业前沿技术吻合度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实践创新素质的培养。

三、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学生层面

通过加强宣传力度,严把招生入口关,提高生源质量,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和质量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组织学生参加涉农活动、农业装备设计比赛等,以增加学生对农业领域的兴趣和认识。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三支一扶”计划、“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 [4]。同时,及时更新课程知识,提高实践教学课程比例,让学生少坐课堂,多进实验室,并将实践操作课开设到企业。

(二)学校层面

明确农科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逻辑性和多样性,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实践基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现科教融合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实践能力考核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教师生产一线锻炼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优化农科类硕士师资队伍结构。

(三)社会层面

政府应加大对农科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推动农科类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提升农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增强社会对农业人才的认同感和尊重,为农科类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美球,廖彩荣,陈小涛 . 新农科建设对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战及改革策略 [J]. 高等农业教育,2022(03):16-23.

[2] 张瑞华,王毅,姚华平,等 . 新农科背景下的地方涉农院校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05):84-85,88.

[3] 刘培军 , 吴孟玲 .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检视与省思 - 基于可雇佣性 USEM 模型视角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6):47-53.

[4] 高玉刚 , 金永玲 , 殷丽华 , 郭永霞 , 巩金壮 . 农业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J]. 创新教育研究 , 2023, 11(09): 2863-2868.

[5] 苏琳 , 董同力嘎 , 赵丽华 , 靳烨 , 孙立娜 , 萨如拉 , 张美莉.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 -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J].创新教育研究 ,2022,10(9):2261-2267.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 2024 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农科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2024YJG21);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专业课建设研究与教学实践——以“土壤侵蚀与防治课程”为例”(2024YJG06);吉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建设项目“水土资源保护关键技术教学案例研究”。

作者简介:李春丽(1983-),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土壤肥力调控与水土保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