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路径探索
梁格申
合肥经济学院
引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独特的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路径,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关联
1.1 中国式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实践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源泉。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推动如此庞大人口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这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分配制度、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创新和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文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实践场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生态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则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实践依据,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指导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例如,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改革开放战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提供了理论支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路径
2.1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动理论创新
在经济领域,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如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关注这些经济现象,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运行规律、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等问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例如,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实现数据要素的合理配置、保障数字经济的安全稳定发展等,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创新和解答。在政治领域,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运行机制,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等问题,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
论支持。
2.2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哲学智慧与价值体系,其中“天人合一”体现的生态整体观、“和而不同”彰显的包容性社会伦理、“民为邦本”蕴含的治理本源思想,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这些文化精髓进行创造性融合,不仅拓展了理论阐释的深度,也增强了其在中国语境中的实践适应性。在生态文明建设维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思想,可与“天人合一”理念实现价值共鸣与理论互补,进而构建起以和谐共生为核心、制度保障与伦理自觉并重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在社会治理层面,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与“民为邦本”的政治伦理具有内在契合性。通过将群众史观与传统民本思想在制度设计与政策实践中有机统一,能够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化发展。此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概念嫁接,而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与时代转化的过程,其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化土壤中实现理论再生与话语重构,从而提升其价值感召力与实践引领力。
结论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实践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引。通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等新路径,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关联,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劲松 , 牛耘一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发展进路探析 [J]. 河南社会科学 ,2024,32(12):10-18.
[2] 徐晨歌, 李耀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探究[J].品位·经典 ,2024,(08):5-8.
[3] 李彦仪.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当代价值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23(0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