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守正与创新研究
王凯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2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生力军,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来抓,才能确保企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平稳健康发展。
一、意识形态工作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其性质决定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国有企业中,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
(二)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内生动力
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人员众多,思想观念多元复杂。意识形态工作主要通过理论武装、宣传教育、思想引导等方式,帮助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国家大政方针、企业发展战略、改革举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增强作为国企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消除疑虑、化解矛盾、统一思想,从而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三)防范化解风险,维护企业稳定
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交织激荡。意识形态工作是守护国有企业思想阵地的“防火墙”,能有效辨析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侵蚀,防止其动摇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干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切实推动企业稳定高质量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或不足
部分企业领导班子或管理者仍然存在“唯指标论”、“唯效益论”的思维,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虚功”“软任务”,不如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等“硬指标”来得实在,将其摆在次要甚至边缘位置,投入精力、资源不足。将意识形态工作等同于简单的政治学习、文件传达或搞几次活动,未能深刻理解其内涵的丰富性及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影响。部分干部职工,尤其是一线员工或业务骨干,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组织、宣传部门的事,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系不大,参与度低,认同感不强。
(二)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单一,吸引力感染力不足
理论学习依旧存在“上下一般粗”、照本宣科、念文件读报告等现象,内容枯燥乏味,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未能有效结合企业实际和员工思想动态进行解读转化,导致学习效果打折扣。
过度依赖传统会议、报告、宣传栏等方式,未能充分有效运用新媒体、融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内容呈现形式陈旧,语言表达生硬刻板,“说教味”浓,“接地气”不够,难以触达和影响年轻一代员工。宣传教育内容与企业改革发展实践、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不紧密,未能有效解答员工思想困惑,解决实际问题,导致“两张皮”现象。
(三)责任落实不到位,体系机制不健全
责任链条不清晰、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未能完全形成。有时责任仅停留在党委层面,未能有效压实到基层支部、行政部门和具体岗位,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往往定性多、定量难,难以像经济指标那样精准量化,导致考核流于形式或权重过低,未能真正发挥“指挥棒”作用,与干部评价、奖惩激励挂钩不紧密。协同联动不足。宣传部门单打独斗,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工会、共青团以及业务部门的协同配合不够,未能形成工作合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不畅。
(四)阵地建设与管理存在短板
阵地意识不强。对内部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工作群、讲座论坛、文化活动场所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责任认识不清、把关不严,存在管理盲区或漏洞。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隐蔽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对于错误思潮、谣言信息的辨别能力、抵制能力和引导能力有待提升。对多元思潮冲击应对乏力。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加速传播渗透,对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部分企业对此缺乏足够警惕和有效应对措施。
三、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提升策略
( 一)持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在国有企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就在于转变和稳固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各企业应通过中心组学习、宣传宣讲等多种形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干部职工心中,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精神合力。
(二)不断完善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应根据中央及上级党委各项工作要求,顺应时代潮流,深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项意识形态管理制度,确保做到工作开展有体系、工作过程有标准、工作问题有追责,能有效指导各级单位层层落实,工作推进步步为营。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水平
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近几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传播效率呈几何增长,传统保守的舆论管控手段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内外部先进信息监测技术,对尽量多的主流媒体平台信息进行监测,发现负面信息及时处理。同时用好新媒体与融媒技术,建设新媒体矩阵,制作短、精、快的微视频、图解、H5 等,提升宣传内容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对外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内应以人为本,积极调研、收集、解决职工问题。应善于利用谈心谈话、恳谈大会、不记名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真实的职工问题和诉求,并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解决,让企业与职工同发展、共进步,让职工与企业利相通、心相连。
参考文献:
[1] 王霂凡 , 顾友仁 .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视界融合理论的视角 [J/OL].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1[2025-08-11].https://doi.org/10.13501/j.cnki.42-1328/c.20250807.001.
[2] 李 江 月 . 国 有 企 业 意 识 形 态 工 作 建 设 研 究 [J]. 中 外 企 业 文化 ,2025,(04):153-156.
[3] 刘晓昕 . 新时代国有企业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途径 [J]. 现代企业 ,2025,(02):87-89.
[4] 封琦 . 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创新实践 [J]. 现代国企研究 ,2024,(10):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