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元素融合的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

刘洋

勃利县逸夫小学

小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旨在回应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小学英语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课程,更是价值观教育的潜在载体,通过在课堂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又能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这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推动英语教学从单一的技能训练走向全面的育人目标。

一、小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元素融合的概述

小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元素融合,是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探索,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英语课程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和交际活动,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课堂之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应结合教材话题,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如通过节日文化比较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名人故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提供了重要路径[1]。

二、小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元素融合的重要意义

小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教学需要具有鲜明的育人导向意义,英语作为工具性、人文性兼备的学科,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任务,更承载着价值观引领的功能,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将思政元素渗透进英语课堂,有助于他们学习语言知识,增强国家认同感,例如,通过对中外文化的比较与思辨,学生能够理解多元文化,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形成热爱祖国、开放包容的世界观,这能够潜移默化地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2]。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还为英语课堂注入了更丰富的教育内涵,提升了课堂的综合育人价值,传统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技能训练,容易忽视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而通过融入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意识、道德规范等内容,不仅能拓展课堂的教育深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话题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责任意识;在讲述人物故事时,鼓励学生树立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的品格,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英语课堂成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阵地,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三、小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元素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深挖教材思政元素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融合路径,教材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更是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媒介,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思政意识,能够透过教材语言内容,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例如关于家庭、友谊、环境、体育等话题,可引导学生体会爱国情怀、集体精神、责任意识,通过深挖教材中的潜在价值,教师能够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结合起来,使学生自然接受正向的价值观影响,这既避免了生硬灌输,又能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增强教学的深度 [3]。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I lovesports”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相关的词汇,还可以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Why do we lovesports?”(我们为什么热爱运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体育健儿的奋斗故事,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活动,学生既在语言实践中增强了口语能力,又受到思想教育。

(二)加强中外文化比较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材中常常包含大量的文化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应注重引导学生在中外文化比较中理解差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家庭责任、助人为乐等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外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表达,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勤劳、友爱、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通过这样的文化比较,学生既能拓展国际视野,又能培养文化自信,形成尊重差异、兼收并蓄的正确价值观。以的“Helping at home”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washthe dishes, clean the room, take out the rubbish”等家务相关词汇,随后,教师可以设计对比环节,让学生了解在一些西方家庭中,孩子们也常被鼓励独立完成家务,以培养责任感,而在中国文化中,帮助父母做家务不仅是责任,更体现了孝敬长辈的重要价值,通过这种比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中外在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帮助家人”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都是对家庭的关爱,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还树立了尊重父母、珍惜家庭、勇于担当的价值观,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双重目标。

(三)设计主题情境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情境教学强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语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围绕教材话题设计主题情境,教师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渗透价值观教育,例如,“季节”这一主题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内容,更可以引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珍惜时光等教育层面,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既强化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使思政教育以生动、具体的方式落地,避免空洞说教,增强课堂育人的实效性。以“Wonderful seasons”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图片、视频、歌曲创设四季更替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描述春夏秋冬的词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季节的美丽,接着教师设计情境任务,如“Whichseason do you like? Why?”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喜好,同时渗透珍惜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理念,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问题进行延伸,例如在夏天讨论环保,在秋天谈论劳动的重要性。

四、结语

小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不仅是英语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通过深挖教材思政资源、加强中外文化比较、设计主题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策略,教师能够实现语言知识传授、价值观引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开阔国际视野,又增强文化自信,这有效避免了知识与育人的割裂,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全面育人的重要阵地,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娟娟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 2024(2):113-116.

[2] 郑亚楠 . 小学英语课堂如何有效渗透思政教育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 2021(7):212-213.

[3] 张小静 . 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J]. 文学少年 ,2021(8):022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