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探索之旅:从绘本到奇妙实验
朱银春
缙云县新建镇中心幼儿园 321402
在学前阶段,绘本是幼儿们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其中,活泼可爱的人物、鲜艳明亮的色彩、跌宕起伏的情节,都深受幼儿们喜爱。过去,传统的绘本美术活动过于重视浅层阅读体验,而忽视了深层次内容的挖掘。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教育能动性与创造性。将绘本变成幼儿活动的“说明书”,为幼儿们带来更加新奇的活动体验。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与研究,以幼儿绘本《小黄和小蓝》为例,带领幼儿们一同经历了一场美妙的色彩探索之旅。
一、活动方案
基于幼儿绘本《小黄和小蓝》的具体内容,教师设计了“色彩变变变”幼儿色彩探索活动。
(一)活动引入:光的变化
教师使用手电筒、黄色和蓝色透明胶片等材料组装成黄、蓝色手电筒。并将光打到白墙上,随着光点逐渐靠近,幼儿们惊讶地发现,颜色竟然变成了绿色。基于这个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小黄和小蓝合在一起变成了小绿呢?”一时间幼儿们议论纷纷,拿不定主意。
(二)绘本阅读:小黄和小蓝
看着幼儿们百思不解的样子,教师进行了引导:“既然大家都想不出为什么,不如我们让主人公小黄和小蓝自己告诉我们变身的秘密!”幼儿们都拿起绘本,进行了阅读。绘本《小蓝和小黄》为孩子们打开了色彩魔法的大门。当小蓝和小黄紧紧拥抱变成小绿的奇妙情节出现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对色彩叠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红黄蓝三原色能够组合、产生出这么多种的颜色,真厉害!
(三)活动探究:色彩的变化
为了满足孩子们对色彩探索的热情,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精心投放了红、黄、蓝染料、透明杯子、画笔等材料,供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行“颜色混合”,近距离观察色彩的奇妙变化。在操作过程中,念念不小心把颜料洒在了白衣服上,衣服瞬间染上了鲜艳的颜色。这个意外的小插曲不仅没有让念念沮丧,反而激发了她新的思考:" 衣服能染上颜色,那其它东西是不是也一样呢? " 带着这样的疑问,她找来一张纸巾,将纸巾浸入颜料中,惊喜地发现纸巾也变成了绿色色!第一杯的颜色沿着纸巾 " 跑 " 到了第二个杯子中,两种颜色在纸巾上交融,形成了一道美丽的 " 颜色桥 "。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新的颜色,真是太有趣了!
(四)合作游戏:小黄和小蓝的“拥抱”
看到念念的成果后,幼儿们都议论纷纷。这时,有幼儿感叹道:“纸巾一下子就吸满了水,小黄和小蓝变成了小绿!”别的幼儿也附和道:“别的材料也能这么快的吸水吗?”带着这个问题,大家进行了尝试。找来了抽取式面巾纸、厨房用纸、卫生纸、餐巾纸、布条、湿巾等材料,将每种纸巾剪成长宽一致的长条,并把两端都放进装了蓝色与黄色颜料的水杯。渐渐地,大家发现,吸水性强的纸巾和厨房用纸很快变成了绿色,吸水性差一些的布条、湿巾则变色较慢。有幼儿打趣说,“小黄”和“小蓝”在纸上拥抱。随后,教师鼓励幼儿们使用绘画和表格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五)活动总结:美好的色彩
在此次色彩探索之旅中,幼儿们从绘本内容出发,围绕着“小黄和小蓝”三原色进行了活动创新。探讨了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与此同时,教师也使用用手机记录了幼儿活动的精彩瞬间,原来,简单的色彩也能够玩出如此之多的花样。活动的最后,教师带领幼儿们进行了总结,让大家带着自己的发现上台,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与成长。有的幼儿表示,我们用的是厨房纸,颜色爬得很快;有的幼儿表示,颜色真是有趣,小黄和小蓝可以做朋友,变身成小绿;还有的幼儿表示,自己回家要找来更多材料进行尝试,……美好的色彩,明媚了幼儿们的童年生活。相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黄和小蓝将成为幼儿们的好朋友,一同在画纸上留下美好的童年的回忆。
二、前期经验链接
在参与本次“色彩探索之旅”前,幼儿们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参与一日活动等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色彩认知基础。首先,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不同颜色的玩具、衣服、食物等,对红、黄、蓝基础三原色有了一定的印象;其次,在过去的美术活动中,也使用过各种颜色进行绘画;最后,部分幼儿们还阅读过一些类似的色彩认知类绘本,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认识。这些有效前期经验,能够帮助幼儿们更好地参与到“色彩变变变”幼儿色彩探索活动中。
三、观点阐释
优秀的理念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前文已经提到,在学前阶段,绘本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在阅读时,他们会根据绘本的内容逐渐形成相关的认识。但受限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因素,幼儿们的绘本阅读活动总是流于表面,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围绕着绘本的主题与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带领幼儿们了解更多新鲜有趣的内容。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落实“幼儿主体”
通俗的来说,阅读是幼儿自己的事。不同的幼儿在阅读同一本书之后都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产生疑问、发现新奇,迫切的想要与他人交流。这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幼儿们回应,了解他们的诉求。并运用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指导,提供适当的帮助。加强幼儿们对于绘本阅读及游戏活动的认同感、获得感。
(二)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们的生命。教师应当尊重幼儿们的兴趣与想法,深入挖掘幼儿们感兴趣的绘本内容。让幼儿们从绘本中得到启发,自行开展游戏活动,以保
证相关活动的有效性、趣味性。并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回味绘本的内容,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实现“做中学”“玩中学”的教育目标。
四、活动反思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完成“色彩变变变”幼儿色彩探究活动后,教师应从全局出发,对活动存在的有点与缺点进行分析,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
教师从活动实际出发,巧妙地将光影实验、绘本阅读、动手实验、创意游戏和活动总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首先,由教师展示光影实验的神奇现象,激起幼儿们的好奇,实现活动引入;其次,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幼儿们的思考,获得相关人士;再次,通过自主探究,让幼儿们探索色彩的奥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色彩混合知识;从次,开展合作游戏,鼓励幼儿们进行合作,集思广益,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再通过活动总结,帮助幼儿们明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环环相扣,从多个维度入手,在尊重幼儿认知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激发幼儿们对于色彩探索的兴趣。
此次色彩探索之旅给幼儿们带来了新奇游戏的学习体验,却也存在诸多不足。教师要明晰现有问题,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应该预料到“染料洒出”的突发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和前期准备。虽然,这一突发情况成为了幼儿开展探索的新契机,但也可能给家长带来不便。可以通过准备一次性围裙、提供多样化活动材料等方法进行避免。
五、后续预设支持
教师可以将幼儿们活动的视频发送至家长群中,帮助家长们了解园内活动的具体内容。引导他们在家中开展“蔬菜变变变”亲子色彩探索活动。像“颜色染纸”那样,试着用蔬菜汁给面团染色,调配出五颜六色的面团。在增进亲子互动的同时,巩固幼儿在园内所学的色彩知识。
在此次“色彩探索之旅”中,幼儿们了解了色彩混合的相关知识,对色彩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以“颜色”为主题,拓展出各式各样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丰富幼儿们的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色彩大搜索”户外游戏活动,了解不同事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状态。再例如,组织幼儿开展“情绪和色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会幼儿们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缓解负面情绪。加强“颜色”的可操作性,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让幼儿们的童年充满明媚、美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