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情境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张殿英

宾县宾西镇中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本课程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坚实的生物学科内容基础,密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教育领域新成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情境教学策略与该要求相契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当中运用该策略能够为学生搭建起从生活到学科的桥梁。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生动场景,在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现象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在体验当中切实有效的理解知识的实用价值,为落实课程目标、实现学科育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生活情境激兴趣

生活情境是情境教学策略的重要形式,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是生活现象,将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充分的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当中感知知识的实用价值。

以《光合作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详细深入的观察阳台花草的生长差异,并利用手机或者是相机拍摄对比照片上传到班级群当中[1]。课堂伊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展示学生拍摄的对比照片,聚焦“同一株植物向阳侧叶片更茂密、背阴侧叶片较稀疏”的细节,并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植物的生长情况差别这么大?阳光对植物有什么作用?”紧跟着教师可以播放短视频:菜农为大棚安装补光灯、果农修剪枝叶增加透光率,配文“植物的‘阳光能量’从哪里来?”同时教师可以拿出两盆长势不同的盆栽,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提问:“这盆放在窗边的月季,叶片舒展;这盆长期放在柜子后的月季,叶片单薄。它们的‘食物’来源和阳光有关吗?”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比如说:“阳光让植物长得更好”“可能和叶子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教师可以顺势进行追问:“植物如何利用阳光制造‘食物’?”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二、实验情境助探究

通过直观且可进行操作的实验情境,能够将初中生物学教学当中的抽象原理转化为具象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当中主动探究、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让探究成为知识建构的核心路径。

以《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例,教师不妨借助实验情境引导探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盒、绿豆种子、土壤、喷水壶、黑色塑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分发下去,让学生按照要求搭建“种子萌发环境”。第一组需要模拟“适宜环境”:铺土壤、浇水至湿润、放在有光照的窗台;第二组需要设置“缺水环境”:仅铺干燥土壤;第三组需要模拟“低温环境”:放入冰箱角落;第四组创设“无光环境”:用黑色塑料袋完全包裹。在各个小组搭建好种子萌发环境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种子萌发?各组的实验条件有什么不同?”基于该问题,学生会每天测量土壤湿度、观察种子变化并在实验记录表上绘制发芽率曲线。三天之后,第一组的种子萌发露出白芽,其他小组的变化并不明显。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为什么只有第一组种子顺利萌发?温度、水分、光照对生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如“缺水的种子没发芽,说明水很重要”“低温和无光环境下种子不生长”。此时,教师可以总结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的关系,让学生切实有效的理解生物生存依赖环境的核心原理。

三、问题情境引思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转化为探究性的问题或者是任务,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其在分析、推理和讨论的过程当中主动建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以《激素调节》为例,教师需要以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运动员不能使用生长激素?它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见闻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比如说“可能会让运动员长得更高”“或许对身体有害”,以此初步感知激素的生理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展示“同龄孩子中,有的身高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有的出现巨人症特征”的图片,提出“这些身体发育的差异,可能与体内哪种物质有关?这种物质如何影响生长?”等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资料提出猜测,此时,教师可以补充生长激素的调节机制,帮助学生建立初步认知。再次,教师可以呈现“某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出现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的案例,提出“甲状腺激素有什么功能?分泌异常会引发哪些问题?人体还有哪些激素参与调节?”等问题,让学生分组梳理胰岛素、性激素等激素的作用,之后,教师可以用“为什么熬夜会影响身高增长”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问题链中逐步理解激素调节的原理和重要性。

总之,当情境教学策略与初中生物学教学深度融合,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化场景、可操作实验和探究性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了主动参与课堂,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

参考文献:

[1] 宫斐 .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生物学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23.DOI:10.27280/d.cnki.gsdsu.2023.001330.

[2] 陈少燕 . 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情境化教学策略 [J]. 中学生物教学 ,2021,(0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