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陈应松 曾凤 禹玮 宋强 尹宇芳 通讯作者
成都工业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学院 成都 61173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测控技术 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极为重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与人工智能深入推进,国家 系列战略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也相应提高标准,强调课程育人与育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微机原理”课程全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以提高契 能为载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把理论知识、职业素养、科学方法、工匠精神等融入教学,构建专业 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思路
1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具备分析设计计算机硬件及其编程语言的能力,注重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 ]。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将培养创新意识、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树立四个自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课程思政设计贯穿教学全过程,涵盖课堂内外,教学与实践,全方位、多维度辐射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设计思路为:先梳理总结课程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整合形成脉络清晰的思政模块库,以该库为主线重组课程知识模块,将价值引领渗透到整个课程目标中,综合构建微机原理课程思政体系,把思政内容固化到教学大纲里,重新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将思政设计方案实施到课程教学中,学生反馈很多概念更易理解,思政元素的融入让课堂更生动,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生也明白为什么而学,建立了历史责任感,从而将自己的个人价值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2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1)构建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目标
以往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对微机原理相关基础理论、 口电路以及系统设计的掌握。现有课程目标加入了课程思政理念,将培养创新意识、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民族精 科学精神,树立四个自信等内容加入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掌握运用延伸至内心情感与专业知识融合,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政认识水平,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2)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 完善课程内容
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将其自然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课程组先梳理总结课程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整合成思政模块库,重组课程知识模块,使课程思政贯穿课程目标,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 80 6 微处理器及结构章节为例,课程组分解为两个知识点:掌握微机系统发展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理解 8086 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确定 2 个思政目标:
目标1 :培养学生科学求实、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研究计算机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能力 [2] ;
目标2 :通过8086 微机系统的高效运行,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文化都要有条不紊,协调建构,树立新工科背景下的良好现代工程观。
依据思政目标挖掘藏于8086 微处理器及结构下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思政元素,以3 个思政元素举例如下:
思政案例1 :讲授 8086 微处理器发展的历程,指出我国芯片发展的瓶颈,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踏实学习、勇挑重担、创新实践能力。以“华为芯片事件”为案例,强调国产芯片发展任重道远,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华为突破美国对其种种限制,推出 Mate60,源于其早期对芯片技术的研发。借此强调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观念[3]
思政案例 2 :微机硬件组成缺一不可,类比个人要与他人、集体、社会协调统一、和谐相处,强调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思政案例3 :8086 微处理器是微机运行的“大脑”,控制并指挥总线、存储器、输入\ 输出接口等各个部件协调运行,是计算机有条不紊、执行各条指令的基础,类比“党的绝对领导地位”,说明坚持党对国家、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国家、军队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3)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基于 OBE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用兴趣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精讲多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技术, 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即线上自主学习和课堂讲授的相结合。同时, 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课程思政传递下去的能力;其次要专题研讨思政案例,将微 例结合,注重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将思政点如盐化水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邀请马 以及思政领导开展示范课进行听课、评课、学生座谈会,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
(4)研究实时案例 , 提高课程思政水平
微型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与新概念层出不穷。课程组教师高度重视案例的更新与完善,保持课程思政案例的时代性和前沿性,续提升课程思政水平。课程组教师秉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实践操作,将工程实例、学科竞赛、项目设计以及课外科技活动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资料查阅、器件选购、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报告撰写”等工程设计和制作的专业方法,更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
(5)强化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
微机原理课程实践性强,包含众多抽象概念。学生需通过大量实验与实践项目,才能深入掌握微机系统知识,并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为此,应加大课程思政在实验、实训项目各阶段的融入力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契合高等教育改革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在微机原理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电路连接、程序编写与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在此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例如,在进行微机接口实验时,学生需要精确地连接各种电路元件,任何细微差错都可能使结果出错。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细致,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培养学生对待
学习和未来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
微机原理的项目教学涵盖课程项目、 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微机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明白, 任、相互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实现共 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积 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面对竞争压力时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 课程思政实施框架如图1 所
图1 课程思政实施框架

3. 调整考核方法,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教学效果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情况。评价指标涵盖多个维度,具体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力求全面且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具体评价方式上,针对学习态度 以及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准时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对于团队协作能力 队成员的沟通协作效果、对团队目标的贡献程度等进行评价。 见解,以及在创新成果(如独特的实验方案、改进的设计思路等) 任感方面,除了考察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深度,更要关注其在实 益活动、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等,通过这些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评价方法选择
采用“线上 + 线下、课内 + 课外、课堂 + 实践”相融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工作。教充分借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以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学科竞赛等为载体,进行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估。
教师评价环节,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 不仅依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如对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课堂互动的积极性等;还关注作业完成的质量,包括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创新性;同时结合实验报告,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规范性、结论分析的深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在此过程中,着重观察学生在各项任务中是否展现出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将其作为思政评价的重要依据。
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否秉持热爱学习的态度,主动追求知识;是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困难不退缩;是否具备认真严谨的作风,对待学习任务一丝不苟。通过日常学习中的点滴表现,判断学生是否将思政教育中倡导的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等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动力。
学生自评和互评方面,借助问卷调查或课堂观察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围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等维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思政教育中的收获与体会。课堂观察则聚焦于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是否尊重他人观点、善于团队协作等,以此了解学生自我认知以及相互评价中对思政素养提升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作品展示、实践操作等多样化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在小组讨论中,观察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否倾听他人意见、有效沟通交流,同时考察其是否展现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包容精神;在作品展示环节,评估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看其能否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否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品是否体现出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卓越的追求;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着重考核学生的服务意识,是否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导向,同时关注其是否严格遵守职业规范意识,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评价反馈与应用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使学生明晰自身在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方面的优势与短板。与此同时,依据评价结果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持续优化课程思政的融入成效,提升教学质量。
在思政教育评价反馈方面,若发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协作意识淡薄、沟通不畅等问题,后续教学中,应加大团队合作项目的比重,精心设计合作任务,强化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
若察觉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较低,可能是教学方法不够生动、内容缺乏吸引力。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多样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同时紧密结合时事热点与学生实际需求,更新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政学习。最终成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如表1 所示。
表2 考核设计表
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占 40% )

4. 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自课程思政融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至今,已历经两年的建设实践。经过实践摸索,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实后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
(1)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相较单 课程教学有明显改进。教师通过引入实
际案例、开展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将抽象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专业知识的魅力。学生们不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是真正领悟到知识的内涵和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2)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学习态度显著提升。
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 识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资料、深入研究问题。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不同教学环节嵌入思政教学内容,加强了学生职业认同感,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在课程结业座谈中,许多学生都非常认可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对工科课程“冰冷”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感受到了工科教育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领。工科课程不再是单纯的专业说教,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深度的教育。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未来发展,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生们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结 语
本文聚焦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 构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思政教学 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深入研究具有时效性的案例, 元化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有效激发学 政建设,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强化师资培训,优化评价体系,拓展实践平台,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晓宇 ,
, 曲广媛 , 等 . 设计性全息术实验的课程思政实施与探索 [J]. 物理实验 ,2025,45(01):36-43
[2] 楼俊君 , 程启明 , 赵永熹 , 等 . 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J]. 中国电力教
育 ,2021,(S1):139-142.
[3] 霍艳忠 , 田思庆 , 刘云鹏 . 微机原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究与实践 [J]. 电子质量 ,2021,(09):82-84.
[4] 陈应松 , 宋强 , 郭兰芳 , 张慧洁 , 曾凤 . 新工科下思政元素融入微机原理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 中国科技期刊数
据库 科研 ,2022(7):176-178
[5] 左冬红 . 微机原理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 [J]. 大学教育 ,2024,(05):104-106.
基金项目:工业学院2024 年校级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融合OBE 理念的智能感知技术微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41217S ) ;工业学院 2024 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学院“新工科”下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实力(202403028C) ;工业学院2024 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作者简介:陈应松(1971.12-),女,汉族,重庆永川,工业学院,教授,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尹宇芳(1975.12-),女,汉族,山西娄烦,工业学院,副研究员,电气工程,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