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船精神赋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品牌
徐家鹏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1112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其集 国开 人精神谱系的重中之重。2005 年6 月,习近平同志首次对红船 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 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厚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 把“红船精神”传承好,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人民 青年大学生的灵魂深处,成为他们精神的归宿和前进 育的资源,是真正红色文化的根基。
二、红船精神概述
(一)红船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921 年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的, 后又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继续召开,这次会议庄严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孕育出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 神”,这一系列的“红船活动”和“红船精神”,也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源头, 是中国红色 要组成部分之 。历经百年沧桑,始终是不同历史时期激励广大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强大精神动力 ,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之作,让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前进。
(二)红船精神的核心要义
红色船舶精神包含三层内涵:第 ,首创精神是敢于冲破一切枷锁,超越一切陈规的思想勇气和力量,是敢为人先的创造活力,是中国人的生命力 斗精神, 论在何种艰难险阻面前,无论在任何困难面前,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 此强大的精神作为 无论面对怎样艰难险阻,在任何时候都会坚定信仰信念,以百折不挠的精 第三,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宗旨和初心,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 在首位, 切为了人民,不以个人得失为代价,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出正确的选择。三者相户融合,才构成完整的“红船精神”[2
(三)当代红船精神的传承和践行
红船精神的传承和实践,在当 些主题文化教育活动,到革命旧址、红军纪念 “红船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作为 名党 奋发有为;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 通过不同的文学宣传等形式, 以通过不断的进行理论研究使红 都会有大量的旅游的人慕名而来 自身最大的效力为人民服务,有些党员也敢于 自 化成人民前进的动
三.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现状分析
(一)学生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普
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具有典型的 教育特点 从培养学生的目标出发,注重党建工作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从发展党员的角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复合 动的学生选拔到党组织中来,重点考察他们平时在技 “红色技能大讲堂”、“工匠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在教 业教学中融入党性教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增加学生 强校企合作,利用校外党建基地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教育 ,带去入党的新知识、新技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使党务工作与事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涉海学子党建面临的挑战
涉海类专业学生的党建工作 海专业的实习实训有着“高流动性、强实践性”的特性,学生大多 使党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党员管理出现了“真空期” 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于党的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理想信 国际交流属性,学生在对外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到多元 文 难度。此外,涉海类专业女生占比相对较低的学生党员性别结构不平衡,对党 和 的发挥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在学校层面,有的高职高专对学生的党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重技能、轻党建”。党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党建的形式比较单调,没有创造性,吸引力差;对于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年限较短,任务较重,有的学生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参加党务活动,甚至有的学生为了以后找工作能加分,入党后只是履行了入党的程序,对自己的党性认识不足,没有感情基础;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社会思潮的多元化,除了涉海专业行业特点比较特殊,比如实习地点分散、管理工作难度大等,对学生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没有真正领会党的理论和党的政策精神,从而加大了开展党务工作的难度。
四、红船精神与高职高专学生党建品牌接轨
(一)学生党建中红船精神运用价值
红船精神中首创、奋 大的精神动力、引领价值方向。首创精神能够激 开拓发展的创造精神,争当具有 不拔的精神,使学生党员坚定理想 念, 能顽强拼搏;奉献精神能够带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走好自 未来。把红船精神注入学生党建工 积极营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党建工作 为造 的政治保证
(二)涉海类专业学生红船精神与党建结合
将红船精神与涉海类专业的学生党建 具有相通性。就首创而言,可以带领涉海专业的学生党员,通 把目光投向船舶技术创新、海洋资源 困难的事迹,带领学生开展“海上奋斗者”主题教 让学生党员参与到海洋保护环保志愿服务等 体现出作为海洋青年在新时代应该具备的 种情 的党建品牌,运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在船舶实习的过程 在船上做好传承和弘扬的作用,以达到增强党建工作实效的目的
五、红船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把红船精神的理论学习和涉海类专业的实践相结合,是为党建品牌建设赋能的基本方式,要把学习教育作为支部引领船员奉献新时代的根本途径。在理论教育上,开设“红船精神与海洋强国”专题课程,全面、系统阐述红船精神的内容及红船精神与涉海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邀请党史专家、航海劳模来校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党员对《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泉》等书目进行深入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和感悟文章,引导学生党员对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有更好的理解。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组织开展“重走红色航海路”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党员参观郑和纪念馆、甲午海战遗址等地,在观摩体验中厚植信仰底色;同时结合远洋实习,在实际船舶航行中开展“红船精神海上讲堂”,穿插真情实意的为国奉献,在乘风破浪中,感悟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开展“红船精神海上大讲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把理论的抽象教育转化为具体行动,让学生党员听得懂,落实得了。
(二)创新党建活动形式与内容
创新党建活动方式和内容,来提高红船精神融入涉海类专业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很重要。可针对活动形式,利用新媒体手段搭建“网上红船”党建平台,开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身在外头实习的党员同学参与的
VR 虚拟南湖红船参观、开展“红船精神—涉海青春”红色航海故事音频栏目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借助视频 APP平台,以展示海上专属首创、拼搏、奉献等精神特点为背景,开展“红船精神—涉海少年”专题挑战赛,让学生党员录制短视频,进而增加红船精神的互动性和传播力。对于活动内容来说,要围绕涉海类专业的特点来进行,通过开展“红船杯”船舶设计创新大赛、开展“海上党旗红”主题党日、组织船舶航行过程当中的重温入党誓词和航海技能比赛等活动把奋斗精神嵌入到专业技能当中;同时也要借助策划“蓝色守护·红色奉献”海洋环保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沿海地区开展清理海洋垃圾,宣教环保知识等一系列活动,用奉献精神去承担责任。靠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给红船精神注入新的血液。
(三)加强组织建设涉海专业学生
加强组织建设,是红船精神为涉海专业学生党建品牌建设提供支撑的关键所在,优化党组织设置,根据涉海专业学生实习地点分散的特点,在实习船舶和沿海企业设立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学生党员即使在外流动也不会脱离党组织,实现党组织的全面覆盖。构建“校企船”三方协同的党建工作机制,明确各主体职责,凝聚党建工作强大合力。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准,挑选那些有扎实党建理论基础,又熟悉涉海行业特性的教师来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聘请航海企业里的优秀党员出任校外党在学生发展环节中重点,选取在航海技能比赛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并在实习实践中严格把控入口关,推行“红船先锋”学生党员培养计划,借助集中培训、导师帮带、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党员建言献策,使学生成为红船精神坚定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四)建立评价和激励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促进红船精神融入涉海专业学生党建品牌建设,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关键的保障,对于评价机制,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红船精神的学习成效、党建活动的参与度和体现在专业实践中的首创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等,都纳入评价指标中。采取学生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组织评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党员在技能创新、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党建工作效果评价,并建立记录学生党员表现的“红船精神实践档案”,以此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关键依据。在激励机制方面,设立“红船精神优秀践行者”表彰制度,对在党建活动和专业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将红船精神践行情况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职业发展推荐联系起来,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党员[5]。在推荐就业、专升本等方面优先考虑,依靠建立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党员传承和践行红船精神的积极性,推动形成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帮助涉海类专业学生党建品牌建设质量提升和效率提高。
结语
红船精神能为高职高专涉海专 充足的精神养分以及实践指导,将红船精神与涉海专业教育紧密相连,通过创新党建 制等方式,有效应对涉海专业学生党建难题。激发学生党员的首创精神 成为红色船舶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培养更多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涉海行业优秀人才,促进涉海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江红 . 新时代“红船精神”落地高职院校公共课的探索 [J]. 天南 ,2024,(02):124-126.、
[2] 居珈璇 .“ 红船精神” 引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初探 [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5(04):79-82.
[3] 陈莎莎. 红船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 师范大
[4] 郭蓉 . 红船精神引领贵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究 [J]. 公关世界 ,2023,(01):84-86.
[5] 李芳 .“红船精神”引领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支架式教学研究 [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29(01):94-99.DOI:10.16019/j.cnki.cn42-1578/g4.2023.01.017.期刊信息表
姓名:徐家鹏, 性别:男, 籍贯:安徽六安, 学历: 硕士研究生,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1997 年6 月,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党建与职业教育研究, 单位名称:, 单位邮编:, 单位省市:省市 , 身份证号:342401199706043213
项目来源 : 交院职业技术学院 2024 年学校科研项目“以红船精神赋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品牌——以涉海类专业为例”( 项目编号:2024DJ03)<!--?--> 项目来源:交院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学校科研项目“以红船精神赋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品牌——以涉海类专业为例”涉海类专业为例”( 项目编号:2024DJ03)。
作者简介:徐家鹏 (1997 年 6 月 ),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建与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