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陈小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固玛镇寄宿制中学 845150

引言

语法教学向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初中英语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语法知识是熟练掌握、应用英语的基础。但随着语言教学理念的发展,情境教学法逐渐受到重视。将情境教学策略引入到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和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语法教学的核心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记住规则,更要培养他们在真实交流中正确使用语法的能力。传统的语法教学往往孤立地讲解结构形式,导致学生虽然能做对练习题,却无法在对话或写作中自然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将抽象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语言实践。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模拟购物、问路、讨论假期计划等真实活动中接触语法。例如学习过去时时态时,通过讲述昨天经历的对话练习,比单纯记忆时间状语更容易掌握用法。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家庭活动等话题创设情境,能降低学习焦虑,使语法规则在反复运用中自然内化。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也契合新课标对“学用结合”的要求。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价值最终需要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来体现。以下将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几条行之有效的应用路径,并以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中的典型内容为例进行阐述。

(一)创设真实语境,促进语法知识的内化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实际语境至关重要。教师不应孤立地讲解规则,而应巧妙地将语法点嵌入到学生熟悉的话题中,如校园生活、家庭互动或社会见闻,通过设计角色扮演、任务型活动或情景对话,引导学生在模拟的真实交际中自然而然地接触、使用并掌握目标语法结构。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转化为有意义的语言输出,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 What’s the matter? 时,该单元的核心语法点是“should/shouldn’t”用于提出建议。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句型操练,转而设置一个“校园健康小诊所”的情境。学生分别扮演因不同身体不适(如头痛、牙痛、背痛)前来咨询的“病人”和根据情况给出专业建议的“医生”。在角色扮演的对话中,“医生”需要自然地运用“You should drink more water.”或“Youshouldn’t stay up too late.”等句子。在这个真实的交流场景中,学生为了完成“看病”的任务,会主动且有意义地使用“should”这一语法项目,从而深刻理解其表“建议”的功能,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融合多模态资源,构建直观的语言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单一的语言讲解往往难以有效传达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多模态教学资源通过整合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通道,能够为学生创造立体的语言输入环境,使抽象的语法知识变得可观、可感、可理解。图片、音频、短视频等资源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建立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深化对语法功能的理解,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法项目的具体特点,选择最为适配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情境建构。以人教版 Go for it 中 I’m watching TV.”的现在进行时教学为例,其教学核心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be + V-ing”这一结构所表达的“正在发生”的动作概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提前录制一段时长约一两分钟的班级实景短视频,内容捕捉学生们课间或活动课时的真实瞬间,如有的同学正在阅读书籍,有的三五成群正在讨论问题,还有的值日生正在擦拭黑板。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播放这段视频,并适时暂停画面,指向屏幕中的具体人物提问:“Look at Li Ming. What is he doing?”此时,画面中李明正在阅读的动作提供了清晰的意义支撑,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联想到并输出目标句型:“He is reading a book.”。通过连续几次这样的问答,学生在真实可视的情境中反复接触和运用现在进行时,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孤立的语法结构,而是一个用来描述眼前正在发生事件的表达工具。这种基于真实影像的语法教学,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转化为对具体行为的描述任务,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使语法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而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语言应用体验,教学效果更为扎实和持久。

(三)强调互动与实践,在应用中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实践,语法规则只有在不断的互动与运用中才能被真正掌握。情境教学法尤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的互动性。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项目式学习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可以创造大量同伴交流和语言实践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需要调动已学的语法知识进行表达,在试错、调整与修正中不断内化规则,最终实现从准确到流利的过渡,全面提升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 Go for it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great time! 时,该单元涉及“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派对筹备委员会”的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商讨派对计划。任务要求是:每组需提出至少五个关于派对筹备的决定或设想,并使用“If we... we will...”的句型进行阐述与讨论,例如“If we playgames, everyone will feel happy.”或“If we have it on Sunday, moreclassmates will come.”。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必须反复地、有意义地使用目标句型进行协商和论证。这种互动实践不仅巩固了语法结构,更培养了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情境教学法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语境化、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语法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协同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情境设计与语法目标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杜莉苹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 ,2023.

[2] 马喆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J]. 学周刊 ,2022,35(35):121-123.

[3] 卞明星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新课程 ,2021(2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