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有效性研究

作者

朱丽萍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第七实验小学幼儿园

引言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地把环境创设归入到幼儿园工作的核心范畴,对此,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不少幼儿园已经着手主动地钻研环境创设的实施办法,力求可以探寻出更加契合幼儿生活与成长的环境模式。然而,现阶段有部分幼儿园在这一实施过程中未能真正地重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导作用,常常会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分析与考量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相关事宜,最终致使实际成效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而幼儿园如何才能高效地实施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这是现阶段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其一,自主性原则,创设环境应支持儿童自主选择与探索;其二,趣味性与生活化原则,在环境创设中要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充满游戏化元素;其三,安全性与舒适性原则,幼儿园要优先保障儿童活动安全,同时营造“家一样”的温馨感;其四,参与性原则,幼儿园要邀请儿童参与环境设计与改造;其五,动态性原则,环境创设要随儿童兴趣与发展需求做出调整。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路径

(一)关注幼儿的需求差异

3-6 岁幼儿在认知水平、动作发展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而幼儿园中适宜的环境创设就像“脚手架”一样,它能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挑战与支持,但是倘若在环境创设中忽视了幼儿的差异,为幼儿设计统一化的环境就会导致能力较强的幼儿失去探索欲,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挫败感。《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这就要求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同样要重视层次性和选择性[1]。

比如,在创设建构区环境的时候,教师就能采用“三阶材料投放法”,针对小班幼儿,可以为幼儿提供带凹槽的大型泡沫积木,这样可以帮助幼儿通过简单拼接的方式发展自身手部协调的能力;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准备木质单元积木,并且搭配动物玩偶等情境道具,从而支持幼儿在建构区中进行象征性地搭建;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细小的乐高积木和图纸范例,鼓励幼儿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结构设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可以在区域中设置“求助角”,同时张贴图示化的步骤指南,这样不但可以满足独立探索的幼儿需求,还能为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思维支架,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

(二)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幼儿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中不但能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的需求,还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规划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3-6 岁的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直接参与到环创中可以将自身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象的环境,从而有效地增强幼儿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比如教师可以邀请儿童参与到环境设计与改造中,启发幼儿通过绘画、投票的方式参与决定班级主题墙的内容,或者鼓励幼儿摆放自己的作品等等。

以组织中班幼儿参与“彩虹电影院”创设为例,教师就能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发幼儿的讨论,鼓励幼儿思考并且列举出“买票、爆米花、找座位”等生活经验,进而投票确定环境分区,如售票区、观影区、等候区。

幼儿在制作分区标识时,可以试着用彩纸剪出彩虹形状代替文字门牌,在设计电影院秩序时,幼儿可以用“大嘴巴”的图标表示要安静,用排队的小人图标表示要遵守秩序等等。同时观影区的椅子排列也可以由幼儿自主决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回因“抢座位”产生纠纷,对此幼儿会主动提议制作带图形的符号,如用圆圈、三角形等设置不同的座位票。

(三)关注幼儿的生活体验

幼儿的学习源于自身的直接经验,而环境创设也需要回归到生活场景中,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起幼儿参与深度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他强调教育要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由此可见,脱离了生活实际的环境会使幼儿感到十分陌生,进而难以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区设为“小超市”,并且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为幼儿投放真实的商品包装、收银机玩具等等,供幼儿在游戏中运用。

在“自然探索区”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将户外种植区划分为“班级责任田”,其中大班幼儿负责播种向日葵,中班幼儿负责照料兔子,小班幼儿则可以在探索区域观察蜗牛。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将每日的发现记录在“经验手册”中,幼儿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向日葵的生长高度,可以用贴纸标注出兔子进食的时间等等。在室内也可以对应设置“自然博物馆”,进一步地展示出幼儿在自然探索中所收集的树叶或者石头,搭配幼儿绘制的“树叶变黄的原因”猜想图。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不断地积累科学经验,从而真正地实现在做中学的效果 [2]。

结束语: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育人环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倘若想要让环境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地施展,教师就需要充分地看重环境创设的相关事宜,务必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把环创活动和教育活动深度融合,以充分地认可幼儿在环创活动里的核心角色,更好地带动幼儿主动地参与到环创活动中,这样才能有效地锤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审美鉴赏等多种能力,从而更好地增强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效果,以帮助幼儿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烨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背景下——基于儿童视角的班级环境创设 [J]. 生活教育 , 2024, (33): 34-36.

[2] 姜萌. 浅析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自然环境创设 [J]. 新班主任 , 2024, (3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