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绿色金融支持
杨家宇 王妍
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1
一、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刻的结构转型。流通产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核心纽带,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提升行业效率的关键路径,更是实现“双碳”目标与“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绿色金融作为引导资源向环境友好型项目流动的金融创新模式,为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与机制支撑。近年来,政策层面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工具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绿色技术应用。在此背景下,梳理绿色金融支持上市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有研究成果,识别研究缺口并展望未来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绿色金融与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关联
(一)绿色金融的核心内涵与发展逻辑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而开展的金融活动,其核心在于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产业。相关研究将绿色金融的内涵界定为“目标—工具—机制”的统一体:在目标层面,绿色金融以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为导向;在工具层面,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多元化产品,具体包括绿色信贷额占比、节能环保公共支出占比、农业保险赔付率等指标;在机制层面,通过政策激励、风险分散等制度设计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研究指出,绿色金融并非传统金融的简单延伸,而是通过“资金引导—风险定价—信息披露”的闭环体系,推动企业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型。
(二)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与特征
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对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商业模式进行全方位重构的过程。其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流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与绿色发展目标的协同。相关研究通过文本分析发现,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特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运营数字化,如智能仓储、智慧物流的应用;二是管理数字化,如业财融合系统、数据中台的搭建,这与“通过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实时共享”的观点一致;三是业态数字化,如新零售、跨境电商等新模式的涌现。研究进一步指出,流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双向性”,既需技术投入的“硬支撑”,也需组织变革的“软保障”。
(三)绿色金融与数字化转型的协同逻辑
绿色金融与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性源于二者目标的内在一致性。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为流通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能源监测、碳足迹追踪等数字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为数字化转型提供资金保障,尤其对高投入、长周期的绿色数字项目给予定向支持。相关研究证实,绿色金融与数字化转型存在“互促效应”:绿色金融通过资金供给加速数字技术落地,数字化转型通过效率提升增强企业绿色投资能力。这种协同效应在流通领域表现为“绿色资金—数字技术—效率提升—绿色产出”的良性循环,而另一研究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即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流通效率最终推动消费升级,而绿色金融则为这一过程提供持续动力。
三、绿色金融支持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
(一)融资约束缓解机制
融资约束是制约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瓶颈。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巨额的初始投入,且项目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高,传统金融机构对此类项目的支持意愿较低。绿色金融通过差异化的信贷政策与风险定价机制,有效缓解了这一困境。相关研究发现,绿色信贷通过降低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绿色技术应用提供低成本资金;绿色债券则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弥补了股权融资的不足。此外,绿色金融的信息披露要求倒逼企业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形成“融资支持—规范管理—再融资”的正向反馈,这与“业财融合通过数据透明化提升企业信用水平”的结论相呼应。
(二)资源配置优化机制
绿色金融通过引导资源向高效领域流动,优化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素配置。在绿色投资方面,相关研究提到,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占比的提升直接推动了流通企业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改造,如光伏仓储、电动配送车辆的普及;在风险管控方面,绿色保险通过分散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风险与环境风险,降低了企业的转型顾虑。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工具的多元化应用能够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的协同配置,显著提升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质量。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优化存在双向赋能。相关研究发现,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商品流通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了绿色金融资金的使用效率;而绿色金融通过优先支持高生产率项目,引导企业将数字技术集中应用于核心业务环节,避免资源错配。以轻工制造企业为例,业财融合的数据中台通过整合业务与财务数据,帮助企业精准识别高价值转型项目,进一步优化了绿色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绿色金融通过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一方面,绿色金融资金倾向于支持兼具环保效益与技术创新性的项目,如智能能耗管理系统、区块链碳追踪平台等,直接推动了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创新;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政策导向性信号吸引了更多研发投入,促使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聚焦绿色技术突破。相关研究指出,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补性能够降低技术创新的融资门槛,使流通企业更易获得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前沿技术支持。
四、绿色金融支持效应的异质性特征
(一)产权性质差异
不同产权性质的流通企业在获取绿色金融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国有企业由于信用等级高、政策响应度强,在金融集聚中低水平阶段更易获得绿色金融支持。相关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金融集聚水平低于 0.923 时,绿色金融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应(0.130)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0.063)。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落实绿色政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更易符合绿色金融的项目筛选标准。
非国有企业则在金融集聚高水平阶段展现出更强的转型活力。当金融集聚水平超过 1.581 时,绿色金融对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应(0.154)反超国有企业(0.139)。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非国有企业具有更灵活的市场响应能力,在金融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将绿色金融资金转化为数字化转型动力。
(二)企业生命周期差异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绿色金融支持的需求与吸收能力存在差异。成长期流通企业由于扩张需求强烈,数字化转型的边际收益较高,绿色金融的支持效应最为明显。相关研究发现,在金融集聚的各阶段,绿色金融对成长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应均高于成熟期与衰退期企业,且边际递增趋势最为显著(系数从 0.118 升至0.179)。这是因为成长期企业的技术投入弹性更大,绿色金融资金能够快速转化为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如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开发新零售平台等。
成熟期企业的绿色金融支持效应相对稳定,但依赖于转型质量的提升。成熟期企业数字化转型更注重效率优化与风险控制,绿色金融通过支持其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如全链条数据整合、智能化决策系统),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这与“成熟期企业通过业财融合深化数字化管理”的实践一致。而衰退期企业由于经营风险较高,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其数字化转型更多依赖于债务重组与业务重构的协同推进。
(三)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导致绿色金融支持效应呈现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由于金融集聚程度高、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绿色金融对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相关研究显示,东部地区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金融支持实现的消费升级带动效应(0.0163)明显强于中部(0.0128)与西部(-0.0028)。这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工具丰富、企业数字化基础扎实的特点密切相关。
中西部地区的绿色金融支持效应受制于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尽管中西部地区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但金融资源不足、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绿色金融的作用发挥。相关研究指出,中西部地区需通过政策引导强化金融资源下沉,建立绿色金融与数字化转型的区域协同机制,如设立区域绿色数字发展基金、推动跨区域金融合作等,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转型差距。
五、现有研究缺口与未来展望
(一)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当前研究虽已初步揭示绿色金融支持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特征,但基于三篇文献的分析,仍存在三方面局限:一是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相关研究多聚焦于融资约束缓解等直接机制,对绿色金融如何通过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组织变革等间接路径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探讨不足,而关于业财融合的研究提出的组织协同视角尚未与绿色金融充分结合;二是研究方法存在局限,现有实证研究多依赖静态面板模型,难以捕捉绿色金融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动态交互效应,如绿色金融支持对数字化转型长期绩效的影响;三是研究对象的针对性不足,对流通企业特有的“轻资产、重周转”属性与绿色金融工具匹配性的研究较少,未能充分体现流通行业的转型特点,如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细分场景的绿色金融需求尚未被深入挖掘。
(二)未来研究展望
未来可结合业财融合的组织管理视角,拓展绿色金融支持数字化转型的多维机制分析:一是探索绿色金融对企业数字化战略选择的影响,如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激励企业将ESG 目标融入数字化转型规划,推动业财融合与绿色目标的协同;二是分析绿色金融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如基于区块链的绿色信贷追踪系统在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场景;三是考察供应链层面的传导效应,研究核心企业绿色金融支持如何通过供应链网络带动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协同转型,形成全链条绿色发展格局。
六、结论
绿色金融作为连接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重要纽带,为上市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持。现有研究表明,绿色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激励技术创新等机制促进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且这一效应因企业产权性质、生命周期阶段与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金融集聚作为重要调节变量,其水平提升能够显著增强绿色金融的支持效果,形成“金融集聚—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良性循环。
尽管现有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作用机制的多维性、研究方法的动态性与研究对象的针对性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深化理论分析、创新研究方法、聚焦行业特性,为绿色金融支持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精准的理论指导与政策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晓晖 , 袁小勇 . 绿色金融发展对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J]. 商业经济研究 , 2024(24): 167-170.
[2] 张瑜. 业财融合在数字化转型企业中的应用[J]. 上海轻工业, 2025(07):220-222.
[3] 戚凤雨, 张金龙, 吴优. 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消费升级[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5, 40(3):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