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吴琴

南雄市第二中学 512400

一、主题语境的贯穿性:构建单元阅读脉络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以主题为纽带,将分散的语篇整合为有机整体。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如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like pandas?" 以动物保护为主题,涵盖对话、说明文、邮件等多种体裁。在单元整体视角下,阅读教学的设计需突破单篇文本的局限,通过主题语境的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在单元导入阶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如播放动物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激活已有知识储备。随后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单元核心词汇,如 "endangered""habitat""protect" 等,为后续阅读扫清障碍。进入语篇阅读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在不同文本中的呈现方式:对话体文本侧重人物观点的表达,说明文则强调客观事实的陈述,邮件体裁则融合了信息传递与情感表达。例如,在阅读说明文 "The elephant is ingreat danger" 时,可引导学生对比对话中关于动物保护的个人看法,思考客观数据与主观态度之间的关联,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主题语境的贯穿性还体现在跨单元的衔接上。人教版教材在模块设计中注重主题的螺旋式上升,如七年级上册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 与八年级下册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均涉及家庭关系,但侧重点从人物介绍转向情感关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建立新旧主题之间的联系,形成更系统的认知框架。这种跨单元的主题整合,有助于学生从碎片化学习转向结构化思维,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二、语篇类型的多样性:培养多元阅读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阅读教学兼顾不同语篇类型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策略。人教版教材涵盖了叙述、说明、议论、应用等多种语篇类型,每种类型对语言技能的要求各有侧重。例如,七年级下册 Unit 10 "I'd likesome noodles" 中的菜单属于应用文,强调信息提取的准确性;而 Unit 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的日记体文本则侧重时序逻辑的理解。

在处理说明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结构特征。以八年级上册 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为例,该单元阅读材料介绍了不同电视节目的特点,教师可设计表格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比较各类节目的异同。随后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选择说明方法的意图,如使用数据增强说服力,或通过举例使内容更生动。这种深度阅读不仅提升了信息处理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对于叙事类文本,教师可借助角色分析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动机。九年级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讲述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标注不同角色对节日的态度差异。通过对比中外节日习俗的异同,学生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拓展文化视野,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意识的融合。

应用文阅读则需强化功能语言的训练。人教版教材中的邮件、通知等文本常包含特定句式结构,如邀请函中的 "Would you like to...",建议信中的"You should..."。教师可设计仿写任务,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目标语言,实现从理解到产出的转化。例如,在阅读完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your room?" 的邮件后,学生可撰写一封给校长的建议信,提出改善校园环境的措施。

三、语言知识的递进性:实现能力螺旋上升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的系统性与递进性,避免孤立地讲解语法或词汇。人教版教材在单元编排中已体现这一原则,如七年级下册 Unit 9 "Whatdoes he look like?" 与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分别聚焦外貌描述与食物偏好,但均涉及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整合两个单元的语言点,设计对比任务:让学生描述两位同学的外貌差异,并比较他们喜欢的食物,在语境中自然运用目标语法。

词汇教学是语言知识递进的关键环节。教师可采用 " 词块教学法 ",将单元核心词汇与常用搭配整合呈现。例如,在八年级下册 Unit 6 "An old man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中,"try to do""give up""come true" 等词块可结合神话故事情境进行操练。通过设计填空、改写等任务,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结构,减少中式英语的表达错误。

语法教学则需与阅读策略培养相结合。在处理复杂句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理解逻辑关系。例如,九年级 Unit 13 "We're trying tosave the earth!" 中包含多个定语从句,教师可让学生划出关系代词,判断其指代对象,并尝试用简单句替换,降低理解难度。这种语法显性教学与隐性渗透的结合,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高级语言结构。

语言知识的递进性还体现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均包含写作任务,教师可将其与阅读材料关联设计。例如,在阅读完Unit 7 "Willpeople have robots?" 的科技类文本后,学生可撰写一篇短文预测未来生活变化。写作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阅读中使用的时态、连接词等语言特征,确保输出内容的规范性与连贯性。通过这种 " 以读促写 " 的模式,学生能够将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素材转化为写作能力,实现语言知识的有效迁移。

四、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促进学习持续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传统的阅读测试多关注结果性评价,而单元整体视角下的评价需融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可设计阅读日志,让学生记录每日阅读量、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定期反馈阅读进展。例如,在完成Unit 4 "Don't eat inclass" 的规则类文本阅读后,学生可撰写反思日志,分析自己遵守校规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伴评价是促进互动的有效方式。在小组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互相评价对方的思维导图、角色扮演表现等。例如,在 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Island yet?" 的读书报告分享中,其他成员可从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准确性、展示技巧等方面提出建议。这种多元评价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还培养了其批判性思维与协作能力。

技术工具的应用为评价创新提供了可能。教师可利用在线平台开展即时测评,如通过问卷星设计阅读理解题,实时生成数据报告,精准定位学生的薄弱环节。对于开放性任务,如 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rainstorm came?" 的灾难应对方案设计,教师可组织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选择理由,将评价过程转化为深度学习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邱春花 . 单元整体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实践 [J]. 校园英语 ,2024,(45):106-108.

[2] 李莉 .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J]. 中学生英语 ,2024,(04):23-24.